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第二周期工作实施方案一、项目目标(一)培训覆盖率达 100%。培训覆盖全市所有助产机构;县级以上的新生儿窒息复苏相关产科、儿科、助产、麻醉等专业人员均接受定期培训,人员培训覆盖率 100%。(二)培训质量优良。新生儿窒息复苏相关产科、儿科、助产、麻醉人员技能考核抽查合格率 80%以上。(三)制度建设完善。全市所有县级以上助产机构建立“院内新生儿窒息复苏领导小组”,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长效工作机制健全。(四)新生儿窒息死亡率下降 15%以上。新生儿窒息死亡率比2011 年下降 15%以上。二、项目要求(一)全面开展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2012 年开展以模拟操作为主的复苏技术复训,重视临床操作技能及团队配合能力的提高,强化对复苏后新生儿的护理和医学随访。分别开展市、县级师资复训;市、县级对新生儿窒息复苏相关产科、儿科、助产、麻醉等专业人员进行以模拟操作为主的复训,复训率 80%;市级开展新上岗专业人员规范培训,培训率 100%。2013 年全市新生儿窒息复苏相关产科、儿科、助产、麻醉人员模拟操作为主的复训率 100%。2014 年全市形成新生儿窒息复苏相关人员定期复训及新上岗相关人员岗前培训长效机制。(二)师资队伍建设。2012 年选送市级师资 8 -12 名参加省级市级师资增补认证,争取市级师资通过省级认证 8 名;市级继续开展县级师资认证,每个县级医院至少 1-2 名师资,且以产科或儿科(新生儿科)主任为主。2013 年,第一周期认证的 4 名市级师资参加省级再认证,再认证不合格的师资取消认证资格,重新选拔新的市级师资。2014 年,按照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师资工作要求全面开展县级师资考核,充分发挥县级师资作用。2015 年,第二周期认证的 8 名市级师资参加省级再认证,认证不合格的师资取消资格,并选拔补充新的市级师资。(三)建立助产机构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院内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领导小组,在所有县级以上(含县级)助产机构建立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长效机制,促进产科、儿科等相关科室协作,加强院内新生儿窒息复苏队伍的组织和培训,开展新生儿窒息(重度和死亡)病例讨论,推动助产机构持续有效的开展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以确保进一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死亡率和伤残率。2012 年积极参加省级 “助产机构新生儿窒息复苏领导小组”工作机制的制度建设和培训;30%以上的县级以上(含县级)助产机构建立“新生儿窒息复苏院内领导小组 ”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