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8 三年级上册:10 篇+《千字文》 第 31 篇《朱子家训》(节选)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注释】 1.恒:常常。 【译文】 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来之不易;我们生活所需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许多物质能源和很多人的心血,应该好好珍惜。 第32 篇《续小儿语》 从小做人,休坏一点,覆水难收,悔恨已晚。白日所为,夜来省己,是恶当惊,是善当喜。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还增一毁。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 【注释】 1.休:不要。 2.惊:警醒。 3.誉:称赞。 【译文】 从小就要谨慎注意,不要在为人处世的事情上哪怕做错一丁点,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想要回来就很晚了。 晚上反省自己的白日所做所为,做了坏事要警醒,做了好事可以欢喜。 别人称赞我,我谦虚低调,我的品德上又增加了一个优点;自夸自擂,败坏自己的名声,我的品德上又增加了一个污点。 待人的礼节要丰厚,对自己的待遇要俭约,要求自己要从重从严,要求别人要从轻从宽。 第 33 篇《读书需有疑》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 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 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译文】 书刚开始读的时候,不觉得会有什么疑问;但读着读着,慢慢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读到一半时,每个小节都会产生疑问。再往下读,疑问就会慢慢被解决。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所遇的问题都被解决了,这才能称得上是学习。读书不会产生疑问的人,需要教给他独立思考的方法,使之头脑里‚有疑‛ ;学会了‚有疑‛ ,就要想办 法去钻 研 ,千方百 计 去解决疑问,到这里才是真正 的进步 。 第 34 篇《铁 杵 磨 针 》 磨 针 溪 ,在眉 州 象 耳 山 下。世传 李 太 白读书山 中,未成 ,弃 去。过小溪 ,逢 老 媪方磨 铁 杵 ,问之,曰 :‚欲 作 针 。‛ 白笑 其拙 。老 妪 曰 :‚功 到自然 成 耳 。‛ 太 白感 其意,还卒 业 。 【注释】 1 8 1.[媪]ǎo,年老的妇女。 【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