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源控管新机制思考强化税源管理,是**年全国强化税源管理专业会议确定的一大基础性工作。总局确定的强化税源管理各项措施中的核心战略之一,就是在狠抓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的基础上,建立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过程管理四位一体的良性互动机制。提起税源控管机制,大家可能更多的是强调税收征管部门的作用。其实,税源控管就其内涵而言其主要作用是防止并减少税款流失,就其外延而言,在空间、时间、环节上税源控管应该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全过程,是各个环节和岗位的有机结合,要建构起税源控管新机制,我们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到稽查部门在这其中所应发挥的作用。本文着重论述稽查部门为适应税源联动管理新机制的要求,充分发挥“以查促管”的作用。一、前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当前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有很多,但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税源管理机构职能“缺位”。随着征、管、查分离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税收管理员由“管户”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管事”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税务系统的廉政建设,但是,这也导致了税收管理员对税源控管乏力,由过去的专管员实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变成了远离企业、坐看报表的静态管理,对辖区内的税源底数不清,户籍不明,造成大户管不细、小户漏管多,“疏于管理、责任淡化"的问题凸现。2、税源管理手段相对滞后。在当前税源管理过程中,单一地以实现税收的多少将纳税人划分为重点税源和非重点税源,工作重心侧重于重点税源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非重点户、非重点税源、某些行业、某些区域及工作环节的管理,造成税源管理“头重脚轻”,征管基础薄弱,给一些蓄意偷逃税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虽然近些年加大了信息化的建设,实现了征管业务流程微机管理,但目前税源管理系统只能完成一些基本的统计工作,对税源的状况不能运用大量的信息数据库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此外,还没有建立完全意义上的税源监第1页共5页控网络和管理监控机制,纳税人生产经营信息传递渠道单一、滞后。3、税源管理力量薄弱。在税源管理过程中,困扰基层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征管力量不足,城乡税源管理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存在基层税源少、人员多,而XX县区或重点税源单位税收任务重、人员少;机关管理人员多、一线税源管理人员少等不合理现象。基层税源管理人员应付事务性工作繁重,很难集中精力开展税源控管,以致对纳税人的信息掌握不全。同时存在部分地区税收管理员制度落实不到位,税收管理员日常工作存在任务不明、目标不清、考核不到位的问题。税收管理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适应现代税收征管的工作能力和税收执法水平不高,工作缺乏主动,不能很好地履行工作职责。造成这些问题有很多原因,主要表现在:1、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交流制度,缺少有效的、统一的操作规程来保证两个系列面上的沟通衔接。稽查、征收管理部门不能(完全)信息共享或信息资料传递不及时,因而造成工作被动,影响工作质量;有些地方两个系列部门基本各自为政,工作人员之间缺乏交流和联系,规范双方定期沟通的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2、沟通的层次不够深,工作交流仅限于表面的应付层次上,能促进工作的深层次交流进行得很少。比如因缺乏制度性的规定和要求,稽查结果、征管信息不能够按照“服务对方”、“完全共享”的原则及时、全面传递反馈,稽查结果、征管信息得不到充分利用。3、沟通不及时。缺少及时的事前、事中交流,往往事后才沟通交流,但已贻误处理时机。4、沟通的环节太多。由于没有固定具体负责的交流人员,沟通环节较多,给双方取得信息造成了很大麻烦,一个环节不顺畅就影响了整个工作。二、稽查部门在构建税源控管新机制中应如何发挥作用(一)转变观念,创新思路要克服狭隘的稽查观念,彻底改变把稽查当成组织收入的“调节器”观念,把稽查工作放在国税整体工作中去考虑,使第2页共5页稽查工作服务于领导决策,服务于税收征管。要研究与制定出符合本地实际的以查促管的方案和实施意见,明确具体操作的目的、程序、具体内容、实施步骤、量化指标、组织领导、考核办法等等,形成制度化。应进一步明确职责,把以查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