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利建设新跨越思考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列入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总的思路和目标之中,并明确要求,要按照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稳定、完善、强化各项行之有效的支农惠农政策,做到“三个继续高于上年”,即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这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村水利建设不仅指明了方向,而且提供了政策支持。对此,我们一定要以贯彻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为动力,紧扣“百库除险、千渠疏浚、万塘整治”主题,抓住机遇,务实创新,在新的起点实现农村水利建设的新跨越。一、充分发挥“两个作用”,深入持久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近几年,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水利建设投资,重点水利工程项目有了跨越式发展;但勿庸讳言,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化,一方面农民负担减轻,而另一方面农民投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热情也随之低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当然,农村水利属于公益事业,如果完全依靠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农民,显然是不现实的——必须坚持发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作用。现在,中央对农村水利建设的政策是前所未有的,各级地方政府也不同程度地加大了投入,但问题是如何按照中央“三个继续高于上年”的财政支农惠农政策新规定,站在农村水利是“保命”和“活命”的认识高度,进一步落实本级财政对农村水利建设投资,逐年增加地方财政对农村水利的投入。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民办公助”、“一事一议”的内涵和方式,切实提高理解力、操作力和执行力,真正建立起“民办公助”和“一事一议”相结合、互促进的小型农村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机制,使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这“两个作用”都彰显起来。首先,政府“民办公助”必须对农村水利规划项目,实行“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多干多补、不干不补”的原则和资金补助办法,彻底消除一些地方“等、靠、要”的思想,引导和激励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其次,农民“一事一议”必须发动农民群众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或建立农民第1页共3页用水户协会来运作。所“议”的事项,要确实符合大多数村民的意愿;所“议”的程序,要确实充分发挥民主;所办的事情,要真正做到全过程公开,接受农民群众监督。要切实加强对农民群众“一事一议”的组织引导,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撒手不管。只有这样,才能始终把农民这一主体作用引导好、发挥好和维护好。二、认真吃透“上下两情”,适度超前谋划农村水利建设。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1~5万亩圩堤加固、1~5万亩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中型机电排灌站和水利血防等重点工程建设投资。农村水利建设继1998年之后即将迎来第二个春天,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许多有利的发展条件和前所未有的支持政策。为此,我们一定要强化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主动出击,用足用好政策,推进农村水利建设。第一,要不断加强学习,吃透“上情”。准确把握国家基本政策,尤其是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加强与上级有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项目信息动态。第二,要深入调查研究,吃透“下情”。全面掌握本地的水利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实际需要。第三,要加强部门配合,做好项目前期规划。有项目规划,没有政策支持不行;有政策支持,没有项目规划也不行。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利规划前期工作,要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和上级要求,从解决农民最迫切、最急盼的问题和满足本地实际需要出发,积极争取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做好农村水利规划编制和项目储备工作。当前,要抓紧安排落实前期工作经费,选择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组织做好以下几个方面规划和项目储备。一是抓住中央启动第三批水库除险加固的机遇,抓紧做好水库除险加固安全鉴定和规划工作;二是1~5万亩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规划;三是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规划;四是丘陵山岗雨水集蓄工程规划;五是县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六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储备;七是按照“先建后补”的“民办公助”原则,做好已建项目申报中央和省级小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