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税费改革后对转变政府职能、改革乡镇机构的调研与思考一、做好五大工作,切实转变乡镇职能(一)界定职能,规范政府行为。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首先要对乡镇职能进行科学划分和合理界定,也就是要明确乡镇政府“该干什么”和“不该干什么”。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强“三农”工作的要求,重点发挥好乡镇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尤其要把工作重心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把主要精力转到“抓产业、抓服务”上来,把工作职责定位在“维护稳定、服务农民、促进发展”上来。根据“职责一致”原则,让乡镇政府在“越位”的地方“归位”,在“错位”的地方“让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扮演好其应该扮演的角色。(二)转变观念,打造服务政府。乡镇工作思路要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把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为村级组织和农民群众服务上来,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抓产业、抓服务、保稳定上来。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由过去主要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更多地运用经济、法律、民主和教育的手段,有针对性地采用政策宣传、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服务扶持等方式推进农村工作。更多地通过培育产业大户,成立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逐步让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协会组织担当经济活动的主角。积极探索各种服务方式,集中力量解决缺信息、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等单家独户无法解决的问题,实现乡镇经济工作由行政推动型向服务指导型转变,由催种催收向产业化经营服务转变。(三)紧贴发展,促进财政增收。我市大多数乡镇财政较为困难,财政增收压力较大,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大力调整财源结构,转变过去依托农业人口、耕地和山林支撑乡镇财政增长的局面,把财源建设的重点由农业转向工商业。要统筹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突出抓好种养示范基地建设、农产品加第1页共3页工、劳务经济发展、小城镇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五项重点工作,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民间销售协会、中介组织、农村经纪人队伍的带头作用,逐步形成家庭搞种养,龙头企业搞加工销售,专业合作社、中介组织、农村经纪人队伍带领农民闯市场的农业基本经营模式,形成规模化生产和经营,推动农业产业化和专业化,促进乡镇财政增长。大力发展乡镇工业企业,壮大以工业为主的骨干财源,拓展以商贸流通服务业为主的基础性财源,尽快实现农业主导型财源向工商业主导型财源的转变。(四)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必须努力提高乡镇干部把握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在重大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统揽全局、审时度势、周密安排、快速反应、妥善处理。要密切把握社会动态,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化解各种纠纷,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认真研究防范重大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的特点和规律,做好应对困难与风险的各项准备,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要善于因势利导,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手段,有效化解退耕还林政策兑现、扶贫救济款物分配、土地征用拆迁补偿等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纠纷,为农村改革发展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五)加强学习,提高服务水平。根据农村工作的特点,以胜任本职工作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大力加强乡镇干部技能转型培训。除乡镇干部自学以外,当前要紧紧围绕农村政策、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进行短、专、快的专题培训,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什么人员少就培训什么人员”。同时,组织乡镇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提高乡镇干部指导农民致富的本领、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二、坚持五大改革,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实践证明,要确保乡镇机构改革取得成功,走出“膨胀--精简--再膨胀”怪圈,就必须关注机构的职能和承担的责任,按照产业发展需要组建工作队,精简机构,做到“五改革”。(二)改革领导班子配备,形成科学合理的班子结构。在第2页共3页机构改革中,乡镇领导职数一般精简比例较大,如在领导职数设置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正确处理好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