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国家的课程内容有 9 条,“巴西”一节可以承载以下 5 条内容。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4.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5.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分布、主要气候类型以及河流等自然地理特点。2.理解巴西多元文化的形成过程以及影响。3.掌握巴西农业、工业发展的条件以及分布特点。4.知道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及雨林被破坏后产生的环境问题。(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指图、绘图、填图、析图等过程,分析、归纳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和巴西人口分布特点。2.结合地形图、气候图、矿产图等资源,综合分析巴西农业、工业发展的条件,进一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发展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 1.归纳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2.分析巴西人口分布、人种构成以及多元文化特征及其影响。3.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巴西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巴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过程、特点。(二)教学难点结合巴西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的现状,分析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四、教学策略基本理念: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打造合格的社会公民。教材简析:巴西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最后一个国家,学生已经具备学习国家地理的基础和经验,本节课重点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论证等方法来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只需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框架。在教学方法上,主要侧重于探究或互动学习;主要运用创设情境法、自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