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血管性溃疡(老烂腿) 下肢溃疡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慢性下肢溃疡更属于疑难病症,这种溃疡长期不能愈合、或愈合后仍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些溃疡甚至会“癌变” 或需要“截肢”。 在所有的下肢慢性溃疡中,静脉性疾病导致的溃疡所占比例为 90%以上,其余不足 10%者为动脉性疾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淋巴阻塞以及神经性疾病、新陈代谢失调、血液系统紊乱和脂膜炎等所致。可见,下肢慢性溃疡主要由周围血管疾病所致,它可大致分为以下两类:一为瘀血性溃疡,即静脉性溃疡,主因下肢静脉血液瘀积而致;一为缺血性溃疡,也可称为动脉性溃疡,主因下肢动脉供血不足所致,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导致的溃疡也归于此类。以上两类溃疡也可相互夹杂、同时并见。 1 静脉性溃疡 1 .1 静脉性溃疡概述 静脉性溃疡是下肢慢性溃疡中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占所有下肢慢性伤口的50%以上。长期静脉高压和功能不全以及静脉血栓形成和血液倒流均可导致静脉性溃疡。 静脉性溃疡俗称老烂腿,也叫臁疮腿,是静脉曲张或浅表静脉炎的并发症,也可以发生于深静脉血栓综合征。病变部位多在下肢小腿,在急性期主要症状表现为下肢小腿的红肿热痛,有条索状结节或大面积结块,均有色素沉着。一般病程较长,由于皮肤的干燥,脱屑,逐渐发展至破溃,创面逐渐扩大,不易愈合,中医属“恶脉”多因久劳,热盛湿凉,血瘀络脉而致。文献有“裤边疮”、“裙边疮”之称,多发生于长期站立、负重行走,伴有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 1 .2 静脉性溃疡的发病机制 导致静脉溃疡形成的微循环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血管周围纤维蛋白原漏出 持续增高的毛细血管床压力造成纤维蛋白原等大分子在局部漏出。通过动物实验,我们可以清楚观察到这些变化,试验中持续增加狗下肢静脉压力会引起毛细血管床扩大,纤维蛋白原通透性增加。纤维蛋白原聚合形成不溶性纤维蛋白复合物,沉积于毛细血管周围,形成纤维蛋白袖,纤维蛋白袖广泛存在与脂质硬化性皮肤、静脉溃疡底部和溃疡边缘。正常人纤维蛋白可被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快速清除,但静脉溃疡患者组织与血液的纤溶活性往往不足。沉积在毛细血管周围的纤维蛋白阻碍皮肤和皮下组织细胞氧气和其他营养物质的交换,进而造成局部组织缺氧、细胞死亡,形成皮肤溃疡。因纤维蛋白袖非连续分布于体表毛细血管周围,因此溃疡仍可以痊愈。由此,我们可以确信,毛细血管纤维蛋白袖是物质交换真正的障碍。 2、白细胞附壁 细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