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本科生笔记(整理版) 说明:上课老师用的是多媒体课件讲授的内容比较多,记得时候没有记得很全面,现在整理下来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的能有所帮助!后面以“★”的多少说明各章节老师讲课的侧重点。 绪论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1 、中国文学现代化起点的大致时间(1 8 9 8 年) 2 、民族生存危机引起传统思想根基的动摇和瓦解,严复、梁启超的反思。 3 、回顾思想变化的背景原因:先是寻求社会组织的变化,继而影响到文化,从而影响到文学的变化过程。 4 、“小说界革命”及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点出此口号是小说这一文类在近现代取得显赫地位的理论开端。 5 、现代化发生阶段梁启超的功绩,“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口号的提出及身体力行。 6 、略述戏剧观念的更新。“言文合一”观念下最初的“白话文运动”及具有现代意义上文学观的王国维及周氏兄弟。 7 、中国文学现代化发生期的2 0 年(1 8 9 8 -1 9 1 7 )各类文体中成就最大的是政论、散文和小说 8 、小说的成绩,谴责小说的盛行(四大代表作品)。四大杂志《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吴趼人与“鸳鸯蝴蝶派”的关系。民初初徐枕亚的《玉梨魂》,鸳蝴派的“五虎将”。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 1 、中国文学进入现代化的标志性事件:五四文学革命。★ 2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文学革命的关系。新文化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国内外的形势。★★ 3 、创作实绩:小说,鲁迅、叶圣陶。诗歌,胡适、郭沫若、沈尹默、刘半农★ 4 、陈独秀与《新青年》及“德先生”、“赛先生”。《新青年》在五四文学革命中的作用和地位。★★ 5 、理论建设: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及“八事”。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及“三大主义”。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中的观点及对新文学健康发展的意义。★★★ 6 、外来文艺思潮对中国文学现代化的重要意义,简述五四时期外国文艺的类别及对当时创作的影响。★★★ 7 、新文学社团与流派概述。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新月社。其他流派的蜂起:语丝社、未名社、湖畔诗社等。★★ 8 、二十年代文学论争概述。新文学阵营对林纾的批判。新文学阵营与复古派《学衡》《甲寅》的对立。★ 9 、略述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二章 2 0 年代小说(一) 1、20 年代小说概况。文学研究会与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问题小说的概念及代表作家。★ 2、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