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础设施建设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出的背景 从 2001 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中国和中亚国家的经贸及社会文化关系取得了长足进展。1992 年中亚国家独立时,中国和中亚 5 国的双边贸易额只有4.6 亿美元,2001 年增长到 55 亿美元。在上海合作组织合作框架的拉动下,2012年中国与中亚的双边贸易额已经达到 459.4 亿美元。目前,中国是中亚 5 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中亚油气资源最大的购买国。在上海合作组织这一区域合作机制的成功推动下,中国和中亚国家已经建立了定期的反恐联合军事演习制度、定期的国防部长磋商和会晤制度、定期的国家安全事务高层官员对话制度。上合组织年度的首脑会晤机制,更是为各国间高层协调和促进中国、俄罗斯与中亚四国的政治、外交与经济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性平台。在这种背景下,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 年 9 月3 日-14 日访问中亚四国、出席上海合作组织 2013 年峰会, 并于9 月7 日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所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伟设想。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就洲际经济合作一体化进程提出具体的构想。[1]此后,习近平2014 年 11 月4 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 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习近平强调,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建立中国与中亚国家“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事实上,早在 1997 年 4 月,国际道路联盟就提出复兴丝绸之路的倡议。古丝绸之路起源于中国,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 2 世纪与公元 1 世纪间,直至 16 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它东起中国古都长安(西安),在中国境内有 4000 多公里;西到印度、伊朗等国及地中海东岸,并可直达古罗马,总长达 7000 多公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