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形象的重要性 早在 20世纪 70年代美国洛杉矶大学心理学教授马瑞比恩博士就得出结论:两个人相互之间给对方留下的印象 55%取决于外表,38%取决于声音,只有 7%取决于当时说话的内容和背景。 不管是从这个结论来看还是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我想每个人都应该能认识到形象的重要性。尤其在现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短、频、快的,很可能就是一面之缘决定了你是否能取得这份工作,是否有签下这份合同的希望,是否有可能继续发展感情等等,这是人心里的普遍特点。 尽管得体的形象不一定是成功的保证,但不得体的形象注定要失败。 这是一个 1分钟的时代,前30秒向人们展示你是谁,后30秒让别人决定是否接受你。在这短暂的 1分钟里,很少有人能够洞察到你的内心和智慧,你的仪表形象决定一切。只有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你才有可能开始第二步。相反,如果你的第一印象很糟糕,恢复形象是十分艰巨和漫长的。 当你看到一个人的形象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 这个问题问过很多人,“我看到了发型,衣服”“涂了口红,还带了耳环”继续问下去,回答会深化到“她很时尚”“看起来挺有气质的”如果再追问下去,回答会变得缓慢但很清晰:“我觉得她是个白领”“好像文化程度挺高的”“旁边那个人看不出来什么职业,就感觉她生活的挺累的”......这就是我们在别人眼里的真实情况。 我们总以为别人看自己的时候是服饰、发型以及化妆与否,但事实上,人们看到的并不全是这些,人们会通过我们的穿着打扮,来试图猜测我们身后的那些无法直接表现出来的东西,进而判断我们的价值。 形象涉及显性和隐性两大元素。这两大元素直指人的外表和内在。外在的,通常一目了然,长相、身材、服装的颜色、款式、发型妆容、神态举止......内在的,不易看清楚,性格爱好、文化素养、社会地位、生活方式...... 你的形象正在告诉人们关于你的一切,你穿的不仅是衣服,而是关乎你的价值。你化的不仅是妆,而是关乎你的品质。你梳的不仅是发型,而是关乎你的品位! 任何一种显性因素的外在表现,说到底,都会最终显现隐性因素中的一些特质。因此,你的形象关乎你的一切价值。 打小我们的老一辈就说,包子好吃不在褶上,言外之意,全看“陷儿”。迟到这么大了,至今才惊觉,东西方不同的“馅儿”文化,竟然是东西方价值观严重不同的具体的例证。 中国人吃馅儿,其馅儿必须表在皮内。包子、饺子、混沌、汤圆、粽子......馅儿里博大精深,皮却朴素一致、难以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