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你首先不能为社会上的某种传说而自暴自弃,其实一名中专生只要有不屈不挠的意志以及积极向上的向心力,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建树,切记条条大路通罗马。其实在那里学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如何看待这个问题,高中、大学、中专、技校和社会其实同样是一个可以培育人才的学校。不同的是在社会上你可以学到在学校当中学不到的东西,例如生活能力、适应能力等等!归根结底我只想对你说不要因为自己是中专生就觉得低人一等,或者整天怨天尤人,听凭上天的安排,你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多的,千万不要因此而自暴自弃,一定要振作起来,从现在做起,要因为工作的繁杂而怨天尤人,不要为级别的高低偃旗息鼓,一定要振作精神,先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职业,从最低层做起,逐渐总结经验,与此同时多学些相关的技能不断地充实自己,只用这样经验随着时间的流逝日积月累,这样你就完全拥有了生存的能力,英国学者赫黎胥曾经在天演篇中这么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则被淘汰。你一定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充实自己,不要为一时的得失灰心丧气,意由心生,自我提高才是王道,我相信你能做到最好。最后我将我最喜欢的格言送给你,希望你能振作精神,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和地。 故天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经骨、饿其体肤。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人民网消息:8 4 9 名大中专生竞考 1 5 个工人岗位,就业观念的如此“转变”是否值得“可喜” 大学生就业状况,不仅是劳动力供求关系的信号,更是国民教育能否持续兴旺的信号。如果忽视其影响而要等到 1 0 年、2 0 年后再作反思,那就晚了。 大学生就业总能牵动公众的神经。本报有消息说,3 月 1 9 日,福建厦门市工商局公开招考 1 5 名合同制工人,结果 8 4 9 名参加笔试者,全部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其中还有全国重点大学的 3 名硕士生。于是,喜出望外的用工单位负责人说,这样的结果让人“感受到研究生、大学生的择业、就业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他们更看中岗位和单位,对‘身份’的概念已趋向淡化”。 的确,大学生们就业观念的如此转变,有可喜之处。长期以来,大学生被宠为“天之骄子”。因此从上世纪 7 0 年代末至今,千军万马挤“上大学”这座独木桥的势头未见有根本的改观。上大学,就意味着“跳农门”,就意味着好的就业,这在含辛茹苦的父母中仍大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