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答 案 第一、二章 绪论与阴阳五行答案 名词解释 1 、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称为整体观念。 2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 3 、辨证论治:辨证,就是四诊(望、闻、问、节)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4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也不一样。 5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这就是“异病同治”。 6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阴和阳,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于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7 、阴平阳秘:是指阴气平顺,阳气固守,阴阳两个方面保持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 8 、阴血:血和阴,均有濡养和宁静的作用,故阴与血合称为“阴血”。 9 、阳气:气和阳,均有温煦和推动脏腑生理功能作用,故阳与气合称为“阳气”。 1 0 、阳胜则热:是指阳邪所致疾病的性质而言。阳邪致病的性质是实热证。 1 1 、阳胜则阴病:是指阳邪致病,阳偏胜必然要导致阴伤,故说阳胜则阴病。 1 2 、阴胜则寒:是指阴邪所致疾病的性质而言。阴邪致病的性质是寒实证。 1 3 、阴胜则阳病:是指阴邪致病,阴偏胜必然导致阳衰,故说阴胜则阳病。 1 4 、阳虚则寒:阳虚是指人体的阳气虚损,阳虚不能制阴,则阴相对的偏盛而出现寒象,称“阳虚则寒”。 1 5 、阴虚则热:阴虚是指人体的阴液不足,阴虚不能制阳,则阳相对的偏亢而出现热象,称“阴虚则热”。 1 6 、重阴必阳:重阴,是指阴寒盛极。重阴必阳,是阴极生阳,与寒极生热同义。 1 7 、重阳必阴,重阳,是指阳热盛极。重阳必阴,是阳极生阴,与热极生寒同义。 1 8 、阴损及阳:是指阴虚至一定程度,因阴虚不能化生阳气,而同时出现阳虚的现象,称“阴损及阳”。 1 9 、阳损及阴:是指阳虚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