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 绪论 1 、中医学: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2 、中医学理论体系确立的标志: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灵柩》,价值: 《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张仲景 价值:第一部提出辨证论治的原则的著作 《神农本草经》:价值: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难经》: 3 、王叔和,《脉经》 第一部脉学专著 4 、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寒凉派,张从正——功邪派, 李杲——补土派, 朱震亨——滋阴派 5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1 )整体观念: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体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体 └整体观与现代医学模式 (2 )辨证论治: 证:即证候 ,是疾病过 程 中的某 一阶 段 或 某 一类 型 的病理概 括 ,一般 由 一组 相对 固 定的,有内在 联 系的,能 揭 示 疾病某 一阶 段 或 某 一类 型 病变 本质 的症 状 和体征 构 成 。 ┌证候 反 映 疾病不 同 类 型 的本质 ,表 明 了 证候 的空 间 性特征 └证候 反 映 疾病的阶 段 性本质 ,反 映 了 证候 的时 相性特征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 学基础 第一节 、阴阳 学说 : 一、事 物阴阳 属 性的相对 性: 表 现① 、事 物的阴阳 属 性在 一定 条 件 下 可 以相互 转 化 。 ② 、阴阳 之 中复 有阴阳 。 ③ 、比 较 对 象 不 同 :事 物的阴阳 属 性往 往 是通 过 比 较 而 划 分的。 二 、阴阳 学说 的基本内容 : 1 、阴阳 对 立制 约 4 、阴阳 消 长 2 、阴阳 互 根 互 用 5 、阴阳 转 化 3 、阴阳 交感 与互 藏 6 、阴阳 自和与平 衡 三 、阴阳 学说 在 中医学中的应 用 : (一)、说 明 人体的组 织 结 构 脏 腑 形 体分阴阳 (记 住 谁 属 阴谁 属 阳 ) 阳 :上 部 体内 腹 四肢 内侧 五 脏 (肝 心 脾 肺 肾 ) 阴:下 部 体表 背 四肢 外 侧 六 腑 (胆 胃 小 肠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