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课程编号 年度 2015 年 课程性质 校级社区课程 中华传统文化之二十四节气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积累了大量珍贵的物质文化资源,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的传统文化。 俗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历朝历代都极为重视农业。智慧而又勤劳的华夏儿女在实践中不断对自然认识并总结出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经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就是集结了众多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很难背出二十四节气歌,有的甚至不知二十四节气为何物,但二十四节气却“默默”地影响 着中国人的生活。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一套 时 间 体 系 。 二十四节气源于 我国的黄 河流 域 ,早 在春秋时 期 ,聪 慧的古人利 用 土 圭 测 日 的方 法 ,定下 了仲 春、 仲 夏、 仲 秋、 仲 冬四大节气。之后 ,通 过 农业生产的实践,不断地改 进 与 完 善 ,到 秦 汉 年间 ,二十四节气已 完 成确 立 ,成为指 导 农事 活动的重要 依 据 ,影响 着千家 万 户 的衣食住 行 。 二十四节气除 了指 导 农业生产外 ,业已 潜 移 默化为中国大众灵 魂 深 处的一种 情 结。一些节气和民间 文化相结合 ,成为了人们 的固 定 节日 。最著 名 的清明、 立 春、 立 夏、 冬至,都已融 入 节日 的氛 围 ; 夏至、 暑伏 也 与 日 常 生活紧 密 相连。民间 盛 传的“冬至饺 子 、 夏至面 ”、“头 伏 饺 子 、 二伏 面 、 三 伏 烙 饼 摊 鸡 蛋 ”等 说法 ,正 是这 些 节令 伴 有丰富多彩 的民俗活动的具 体 展 现。同 时 ,我们 还 可以从 一种 文化的切 面 来触 及 一个 节气:立 春的迎 春祭 祀 、 雨水 的中华雨文明、 惊蛰 的春耕 图 腾 、 清明的家 国情 怀 、 谷雨的茶 文化… … 2006 年5 月 20 日 ,国务院 颁 布 了《 第 一批 国家 级非 物质文化遗 产名 录 》 ,“农历二十四节气”被 列 入 国家 级“非 遗 ”名 录 。2014 年4 月 中国文化部 正 式 启 动将 “二十四节气”列 入 联 合 国教 科 文组 织 “人类 非 物质文化遗 产名 录 ”的申 报 工 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