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意见为深入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加强农村支付环境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有效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以加快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村支付环境为切入点,推进全县支付清算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和丰富支付工具和服务品种,改善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市场环境,畅通农村支付结算渠道,构建城乡一体的支付结算网络,全面提升全县金融服务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基本原则(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农村支付结算环境的建设始终要立足农村实际,寻找突破口,不断完善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功能。要认真分析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和行政村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情况,抓住全国农村地区社区建设的有利时机,以社区为依托扩大金融基础设施投放,大力拓展非现金支付业务;充分结合“万村千乡”工程实施和农民支付习惯,结合农村支付结算环境的薄弱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建设,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二)分类指导,鼓励创新。银行机构要结合全县经济发展现状,找准市场定位,对农村客户群体进行市场细分,研究适应其需求的支付方式,创新金融支付工具,丰富金融服务手段,加大乡镇村金融支付终端布放和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力度,让农民真正享受到全面、及时、便捷的金融支付服务。(三)循序渐进,注重实效。各银行机构要根据实际,制定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和规划,在先行试点积累成熟经验的基础上组织推广应用。要抓好示范带动作用,做到以点带面,扎实推进,切实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三、工作目标(一)总体目标。建立由政府推动、人民银行和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长效机制;建立以支付清算系统为核心,以银第1页共4页行机构行内业务系统为基础,以卡基支付及自助设备为支撑,以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商易通等新兴支付工具为补充的,覆盖所有涉农银行机构的现代化支付结算网络体系;努力提高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农村地区的认知度与使用率;积极推动各项国家惠农政策以非现金结算方式进行落实;积极促进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组织多元化发展。(二)具体目标。1.近期目标。至20XX年底,全县农村地区银行网点支付系统覆盖率达到75%,银行卡发放量增长10%,达到4.5万张;atm机增长20%,达到80台;特约商户增长20%,达到550户;pos机具增长40%,达到908台;固定电话转账机具增长10%,达到3500台;网上银行用户增长10%,达到79000户;公共转移支付、涉农补贴资金、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等非现金发放率达到100%。2.中期目标。至20XX年底,全县农村地区银行网点支付系统覆盖率达到85%;银行卡发放量达到5万张,atm机存量90台,特约商户存量660户,pos机具存量1000台,固定电话转账机具存量4000台,网上银行用户达到9万户。3.远期目标。至20XX年底,全县农村地区银行网点支付系统覆盖率达到90%;银行卡发放量达到6万张,atm机存量100台,特约商户存量800户,pos机具存量1200台,固定电话转账机具存量4500台,网上银行用户达到10万户,基本覆盖县域乡镇银行网点、主要经济区域与各类经济主体。四、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全县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协调,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人民银行县支行,具体负责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日常工作,发挥在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中的组织、推动和协调作用,加强与经济部门、金融部门的沟通,及时搜集反馈有关信息,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协调配合,各负其责,共同推第2页共4页动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二)明确职责分工。县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对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组织领导,大力加强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宣传引导力度,逐步提高农民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意识,为国家各项补贴实现非现金发放创造有利的政策和舆论环境。要积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