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电站的基本情况简述三峡水电站,即,又称。中国境内的长江段与下游的构成梯级电站。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三峡水电站 1992 年获得中国批准建设,1994 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 年六月一日下午开始蓄水发电,于 2009 年全部完工。⑴?机组设备主要由德国(VOITH)公司、(GE)公司、德国(SIEMENS)公司组成的 VGS联营体和法国(ALSTOM)公司、瑞士 ABB 公司组成的 ALSTOM 联营体提供。它们在签订供货协议时,都已承诺将相关技术无偿转让给中国国内的电机制造企业。三峡水电站的输变电系统由中国负责建设和管理,预计共安装 15 回 500 千伏高压输电线路连接至各区域电网。三峡水电站大坝高程 185 米,蓄水高程 175 米,水库长 2335 米,总投资 954.6 亿元人民币,安装 32 台单机容量为 70 万千瓦的水电机组。三峡电站最后一台水电机组,2012 年 7月 4 日投产,这意味着,装机容量达到 2240 万千瓦的三峡水电站,2012 年 7 月 4 日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和生产基地。建设过程选址枢纽控制流域面积 100 万 km2 , 占长江流域面积的 56% 。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 14300m3/s , 实测最大洪水流量 71100m3/s , 历史最大洪水流量 105000m3/s , 多年平均悬移质 年输沙量 5.3 亿 t 。 坝区地壳稳定,地震基本烈度 VI 度。坝址区河谷开阔,谷底宽约 1000m ,河床右侧有中堡岛,将长江分为大江和后河。两岸谷坡平缓,冲沟发育,岩石风化 层较厚。坝址基岩为坚硬的前震旦纪闪云斜长花岗岩,强度高,断层不发育,裂隙规模较小,以陡倾角为主,微风化和新鲜岩体的透水性微弱。坝址具备修建高坝的良好地址条件 。 三峡大坝的选址最初有、、三斗坪等多个候选坝址。最终选定的三斗坪坝址,位于水电站上游 38 千米处,地势开阔,地质条件为较坚硬的花岗岩,地震烈度小。江中有一沙洲 中堡岛,将长江一分为二,左侧为宽约 900 米的大江和江岸边的小山坛子岭,右侧为宽约 3 00 米的后河,可为分期施工提供便利。关于大坝的坝高,在筹戈 U 中曾有低坝、中坝、三种方案。 1950 年代,在苏联专家的 影响下,各方多支持高坝方案。到了 1980 年代初, “ 短、平、快 ” 的思路占了主流,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