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V S 欧美----各国水泥标准对比分析 2009-01-22 11:31:44| 分类: 混凝土理论知识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 中国是世界水泥生产大国,受资源、能源、交通等因素的制约,水泥生产、销售有很强的地域性;同时我国又是能源和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水泥大量出口并不应受 到鼓励,但鉴于目前国内水泥供过于求的市场状态,许多大企业纷纷瞄准国外市场,在此需要提示水泥企业在制订水泥出口发展时战略要充分了解相关进口国的政策 法规、水泥产品标准及相应的检测方法。我国现行六大水泥产品标准(简称通用水泥标准)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中涉及的试验方法基本上 是等同或修改采用国际标准,也即按我国标准检验的水泥性能指标与欧洲标准是具有可比性的,因此在签定合同时首先选择说服对方按我国现行的标准作为验收标 准,这样可以避免许多麻烦。如果对方不同意采用中国标准,一定要注意进口国执行的标准体系,一些英、美殖民地国家仍执行的是ASTM、老 BS 标准 (1991 年以后英国已执行欧洲标准)。 为了使各水泥企业对主要国家标准有初步的认识,我们对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水泥标准情况与我国标准进行对比分析。 一、世界水泥标准发展现状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在加速,世界各国水泥标准也已从分别采用 ISO、ASTM、BS 三个标准体系的状态向绝大多数采用 ISO 标准体系发展。80 年代初期世 界各国和地区采用美、英和 ISO标准体系的基本各占 1/3,进入 90 年代已有半数国家和地区采用了 ISO 标准体系。日本水泥标准的发展进程充分体现了世界 水泥标准的发展状况。日本原水泥标准属 ASTM 标准体系,在 70 年代以前美国、日本对国际标准化活动不够重视,美国自持工业发达、技术先进,在对外贸易 中,特别是在亚太、南美市场强调必须以美国标准为依据,因此对欧洲国家竞争国际标准主导权未引起足够重视(现国家标准化组织发布的四项水泥检验方法标准和 正在征求意见的检验方法都由欧洲标准演变而来)。70 年代中期国际贸易的竞争和磨擦加剧,加速“采标”的呼声越来越高。尤其自1979 年国际贸易组织 (AATT)近 120 个成员国签订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也称“标准化守则(TBT)”)中明确规定:“自 1980 年 1 月 1 日起,国际贸易中的商品认 证制度以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