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简释: 1 、《兆域图》 1 9 7 7 年河北平山县战国中山王陵中发掘的一幅陵区图,以金银线镶嵌于铜板。兆域——墓地。该图按比例正投影绘制,是我国第一幅建筑总平面图。 2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匠人营建的王城,九里见方,每面城垣开辟三座城门。城内辟有九条南北方向的道路与九条东西方向的道路,每条道路可以走九辆马车。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寝宫,后面是市场和民居,朝廷宫室和市场占地一百亩。 3 、辟雍 周天子的大学,位于城郊,圜如壁,周水。与明堂一起失传。汉以后与明堂概指礼制建筑。 4 、明堂 古代帝王所建最隆重的建筑物,用作朝会诸侯、发布政令、秋季大享祭天,并配祀祖宗。 5 、黄肠题凑 代陵墓的最高制式,黄肠——柏木段,题凑——排成箱体结构 6 、抬梁式木构架 春秋时完成,沿进深方向布置石础,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立瓜柱,架短梁,最上是脊瓜柱,构成一屋架;在屋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系柱顶,梁头与瓜柱顶做横向的檩,檩上承受椽子和屋面,使屋架完全连成一个整体。 7 、穿斗式木构架 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的一个整体框架。这种木构架广泛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 8 、井干式结构 一种不用立柱和大梁的房屋结构。这种结构以圆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层叠置,在转角处木料端部交叉咬合,形成房屋四壁。井干式结构需用大量木材,在绝对尺度和开设门窗上都受很大限制,因此通用程度不如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中国目前只在东北林区、西南山区尚有个别使用这种结构建造的房屋。 9 、九脊屋顶 即歇山顶。用于殿阁则称九脊殿,用于亭榭、厅堂则称厦两头造。 1 0 、四阿屋顶 即四面坡的庑殿顶,宋代称四阿顶,或称五脊殿。 1 1 、栌斗 一组斗栱最下面的构件,或称大斗、坐斗。 1 2 、叉手 脊桁两侧的斜杆,用以固持脊槫,其形状犹如侍者叉手而立,故名。多见于唐、宋、元、明的建筑上。 1 3 、托脚 宋代建筑上各槫均用斜杆支撑固持。其中支撑脊槫的斜杆称为叉手,其余的称为托脚。 1 4 、华栱 宋式斗栱上外跳之栱。 1 5 、卷杀 宋代栱、梁、柱等构件端部做弧形(其轮廓由折线组成),形成柔美而有弹性的外观,称为卷杀。“卷”有圆弧之意,“杀”有砍削之意。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