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风雅颂: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分大雅小雅。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 赋比兴:“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比”是以此物言彼物;“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尚书》: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 《春秋》: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的通称,后特指经孔子修订的鲁国的编年史。 “香草美人”: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香草除了丰富美人形象的同时,也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楚辞:楚辞之名,始见于西汉武帝之时,是指具有出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抒发了屈原爱国与忠君的思想,表达了明君贤臣共兴楚国的美政理想。 《九歌》:九歌原是流传于江南楚地的民间祭歌,屈原加以改定而保留下来。从现存九歌看来,它的民间文化色彩十分浓郁,而屈原的个人身世、思想痕迹倒并不重,《九歌》主要是南方巫祭文化的产物。 九章: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等 9 篇作品。九章之名大约是西汉末年刘向便定去原作品时所加上的。九章的内容与离骚基本接近,主要是叙述身世和遭遇。 天问:天问是楚辞中一首奇特的诗歌。所谓天问,就是列举出历史和自然界一系列不可理解的现象,对天发问,探讨宇宙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道理。诗中一共提出了 1 7 2 个问题,大致次序是先问天地之形成,次问人事之兴衰,最后归结到楚国的现实政治,线索基本清楚。天问虽然叙事庞杂,思想倾向却很明显,尤其是在涉及天命和历史盛衰时,很能显示屈原的现实政治态度。 招魂:招魂是在怀王死后,屈原为招怀王之魂而作。全诗由引言、正文、乱次三部分组成,内容主要是以宏美的屋宇、奢华的服饰、艳丽的姬妾、精致的饮食以及繁盛的舞乐,以招徕楚怀王的亡魂。 甲骨卜辞:殷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人、所占之事,有的还包括日后吉凶应验情况,刻在甲骨之卜兆旁。此即甲骨卜辞。卜辞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铜器铭文:商周时代君王、臣子、公侯刻在青铜器上记事或记言的文字。君王所作铜器被视为国之重宝。 语录体:先秦散文的文体特征的一种类别,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