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概述 作为传统文化的源泉之一,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从远古神话的诞生,到明清章回小说的高潮,古典小说有如其他文体般曲折而漫长的发展历程。然而,一直生存于正统文人鄙夷眼光下的小说,由点点萌芽到后期的繁盛,它艰难的发展史更值得我们去了解和研究。 “小说者,街谈巷语之说也”,在先秦时期的《庄子》中,就有了对小说的定义。古典小说起源于上古的神话传说,如女涡补天、夸父逐日等,在先秦古籍《山海经》中已有记载。这些神话传说,是先人渴望得到神灵庇护,并用来解释现实生活无法理解的现象,而生发想象出来的,同时也是小说发展的最早源头。 到了魏晋六朝时期,便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 》一书 中指 出:“中国本 信 巫 ,秦汉 以 来,神仙 之说盛行 ,汉 末又 大 畅 巫 风 ,而鬼 道 愈 炽 。会 小乘 佛 教 亦 入 中土 ,渐 见 流 传。凡 此 ,皆 张 皇 鬼 神,称 道 灵异 ,故 自 晋迄 隋 ,特多 见 鬼 神志怪之书 。其书 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于教 徒 者。文人之作,虽 非 如释道 二 家 ,意在自 神其教 ,然亦 非 有意为小说,盖 当 时以 为幽 明虽 殊 途 ,而人鬼 乃 皆 实有,故 其叙 述 异 事 ,与 记载人间 常 事 ,自 视 固 无诚 妄 之别 矣 。”在当 时的文化氛 围 和社 会 因 素 的影 响 下,小说雏 形 以 志人志怪的形 式 诞生了。 而“称 道 灵异 ,张 皇 神鬼 ”,并非 像 后来那 样 为了影 射 社 会 现实,而是当 时的人们确 实相 信 阴 阳 神鬼 的存在,并且 作者自 认 为是实况 记录,而非虚构捏造,也就是无意创作了小说,这些与当时的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其中,志怪以干宝的《搜神记》为代表,内容多为神灵感应,妖祥卜梦,怪物作祟,以写神灵鬼怪及妖异怪诞之事为主。志人的代表作为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以记录士人的言谈轶事为主。小说的共同特点为作者自认实录,且篇幅短小、叙述简略,一般被学界称为“古小说”,是小说的史前形态。这为之后小说的发展与分流奠定了基础,影响着之后小说的创造。 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录,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 甚 明 ,而尤 现 者,乃 在是时始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