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复习提要 一、名词概念 克己复礼;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 讲仁也就是讲自身修养,即是克己,也即克制约束自己;复礼的意思是回到理的规范上来,既是使言行合于理。仁与礼相互并存,缺一不可。礼,是以仁及道德为基础。通过理来实践自身的道德。孔子的克己复礼的思想具有两重性。从社会政治的发展来看,孔子以克己复礼来调和当时社会的矛盾,避免社会变革,表现出他文化保守主义的立场。一个人,遇事是做道德的选择还是做非道德的选择,都是自己给自己下命令的结果,而不是由他人或环境所决定的。复礼、合于礼,就是为他人、为社会尽责。 反者道之动:语出老子第四十章。指的是“道”相反相成 、循 环往 复的运 动特 征 。“反”有两种 含 义:一是相反;二 是反复。依 前 者,“道”之动是向 自己的反面 转 化;依 后 者,“道”之动是一个周 而复始 的过程 。这 两种 含 义在 老子的思想中均 能 找 到:“道”生 养万 物 的过程 即是由无 到有、由一到多 、由无 限 到有限 的过程 ,这 是朝 相反方 面 的运 动。“道”生 养万 物 ,但 万 物 最 终 又 复归于“道”,这 是一种 循 环往复的运 动。老子更 重视 “反复”之义“道”生 养万 物对 万 物 而言向 本 源 的重新 回归实际 上是一种 复命的过程也是万 物 的最 终 归宿 。 弱 者 道 之 用 ; 弱 者 道 之 用 指 道 用 弱 的 一 面 来 对 待 自 然 , 换 言 之 就 是 顺应 而 不 是 改 变 。 倡 导 人 生 应 当 收 敛 、 柔 弱 、 谦 退 、“ 不 敢 为 天 下 先 ”、“ 为 而 不 争 ”。 无 为 而 治 ; 无 为 而 治 是 中 国 古 代 的 一 种 治 国 理 论 。 最 早 由 春 秋 末 期 的老 子 提 出 。 老 子 认 为 , 世 界 的 本 原 是 无 , 只 有 无 才 符 合 道 的 原 则 ,“ 圣人 处 无 为 之 事 , 行 不 言 之 教 ”。 无 为 而 治 是 道 家 基 本 的 政 治 主 张 。“ 无为 而 治 ” 的 主 要 内 容 是 “ 为 无 为 ” 和 “ 无 为 而 无 不 为 ”, 具 体 措 施 是“ 劝 统 治 者 少 干 涉 ” 和 “ 使 民 众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