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A 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内学时:136 学分数:8.5 一、目的与教学要求 《地质学基础》物探、石油、水文等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上述专业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接触的最重要的地质学课程。本课程涉及了地质科学的各个分支的核心部分,不仅教给学生地质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地质思维能力,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地质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方向与现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地球及地质作用、矿物及岩石、构造运动及产物、古生物及演化、相分析及地史等诸方面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知识,并具有肉眼鉴定和描述50余种矿物、30余种岩石,收集与阅读地质资料,绘制相应地质图件,对一般地质现象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为学习专业课程和野外工作打下必要的地质基础。 二、学时与适用范围 本课程总学时数1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82学时,实习 54学时。 本大纲适用于物探、石油、水文等专业或需要相当地质学基础知识的各专业的教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上述各专业的特点,教学内容可作适当增减,以使学生在最少的学时内尽可能多的掌握有用的地质知识。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讲 1)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地质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地质学的发展简史。 地质学的研究意义以及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 地球(讲 5) 地球概况(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以及表面形态)。 地球的物理性质(密度、重力和内部压力、温度、磁性、电性以及放射性)。 地球的圈层构造与划分依据(外部圈层构造、内部圈层构造)。 地球的年龄和地质年代(地球年龄的测定方法与原理、地质年代的建立与地质年代表)。 第三章 地壳和岩石圈(讲 2) 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陆壳和洋壳的划分、特点与相互关系)。 稳定状态地壳和活动状态地壳(地壳的活动性、地壳稳定区与活动区的特点)。 岩石圈(基本概念、板块构造学说的提出和建立,全球岩石圈板块构造的划分)。 第四章 地壳的无机组成(讲 4,实习 4) 地壳的化学组成(地壳的元素丰度与克拉克值特征)。 矿物与岩石的基本概念。 矿物的形态(晶体与非晶体、单体与集合体)。 矿物的物理性质(光学性质与力学性质,磁性与其它性质)。 矿物的分类(晶体化学分类简介,矿物的应用分类)。 实习一、二 矿物的形态与主要物理性质 第五章 主要矿物类别(讲4 ,实习1 0 ) 造岩矿物大类(1 . 三大岩类共有矿物:石英、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