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思想史(下)讲课提纲 第一讲 宋明理学 第一节、关于理学 一、理学发生之原由 恩格斯认为,任何一种社会思潮的产生,必定有三个前提条件:一是已有的思想材料。任何思想不可能凭空产生它必定依据已有的思想成果,通过吸收前人的思想成果,加以创造性地发挥。二是特定的时代背景。如果说传统是新思想产生的源泉,那么社会现实便是土壤。一种新的社会思潮总是以满足特定的时代需要为前提条件的。三是思想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即是说思想的发展有自身的规律。因此,理学发生之原由也应着眼于三个方面来考虑。 1、理学对佛、道思想的吸收——理学之主干无疑是儒家伦理哲学和政治学说。他们对儒学的发挥,主要是对儒学的思想形态的创造性的转换,即对“性命之理”的展示以及认识此“理”的修养方法的发挥。而这两方面却是从佛、道二家那里吸取了养料,附会儒家经典并加以改造的结果。可以说理学家在“援佛入儒”、“援道入儒”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2、理学兴 起 于北 宋 初 年 ,这就 必须 深 入分 析 当 时的社会状 况 。理学产生的客 观物 质 条件也是其 内在根 源。应以宋 代中 国 社会经济 结构 、政治制 度 领 域 内的巨 大变化 以及导 致 这些 变 化 的原由为线 索 。这并不是什 么“经济 决 定论 ”,就 思想史 的研 究而言 ,一项 主要任务 要对一种时代思潮与 社会的互 动 过程 作出 合 历 史 事 实的阐 释 ,而这种历 史 的阐 释 又 必须 以历 史 事 实的了解 为基 本 前提。 3、汉 唐 以来,佛、道二教 大盛 ,对儒学构 成了严 重 的挑 战 ,儒学衰 微 。儒学在迎 接 外 在的思想挑 战 的同 时,又 创造性地予 以回 应。 宋 代以前的中 国 哲学,道家、玄 学和佛教 哲学均 有本 体 论 的思想。其 中 ,道家与 玄学提出 道本 论 思想,佛家提出 心 、性本 体 论 和理本 论 思想,然 而居 中 国 思想文 化 主导地位 的儒家在宋 代以前却少 有提出 系 统的本 体 论 思想,儒家经学对具 有至 高 无上 地位 的儒家经典的诠 释 ,还 停留在以训诂考释注疏为主的阶段,儒家政治伦理学说缺乏本体论的哲学依据,难 以与 道、玄 、佛思想相 抗 衡 ,以至 动摇了儒家文化的主导地位,产生理论危机和社会危机。 理学对经学的改造基 本 适 应了中 国 社会发展的要求 ,具 有一定的历 史 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