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14 页 1 .阐述孔子关于道德教育的主张,说明他建立儒家学说的原因及对后代教育的影响。 (见书P 41) (1)在孔子的私学教育中,道德教育居首要地位。道德观念以文化知识为基础,道德教育主要通过知识传授进行 仁、知、信、直、勇、刚,是君子应具备的六种道德品质。 德育过程最重要的还在于行为实践。 主张以“礼”为道德规范,以“仁”为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礼与仁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最重要的道德规范是忠与孝。 道德修养不是依靠外加强制,而是依靠自觉努力。 德育原则与方法:立志乐道、自省自克、身体力行、中庸之道、改过迁善 (2)背景: 春秋时期出现了铁犁牛耕,生产力发展了。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所以西周前的井田制被破坏,出现了土地私有,从而使旧贵族分化成新兴的地主阶级,于是他们为了要更多的土地和人民(劳动力)便有了春秋的争霸战争。 而孔子是旧的奴隶主贵族代表,他认为春秋的战乱是因为没有了西周等级森严的制度(春秋的战乱是因为诸侯国把周天子给灭了,所以孔子觉得是下级触犯了上级,因为下级无视那些等级制度。)所以他主张恢复周礼。同时又提出了仁 礼 中庸等思想,又开创了私学,把他的思想传下去„„于是形成了儒家学说。 (3)影响: 儒学创始人孔子,在对其前传统文化特别是西周礼乐文化的损益更新中,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以修己安人的价值取向为追求,创立了儒家学说的思想体系。降至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在与诸子百家的学术论争中,丰富发展了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秦朝政权推重以法家思想治国,儒家文化受到了政权力量的重创。西汉初期在经历了以黄老之学治国的历程之后,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取得了“独尊”的社会文化地位,上升为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两汉不仅是儒学全面走向成熟的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儒家思想作为政治的理论基础的朝代;同时两汉又是历史上是第一个人光是靠着读书就可以作大官的朝代;两汉的儒学研究和传播也是空前绝后的。我们今天所谓的儒家思想绝大多数是在两汉时定型的,我们今天见到的儒家典籍绝大多数是汉以后的人伪造或篡改过的,我们今天研究先秦思想的材料几乎都是汉人留下的。两汉的经学给了后世的儒学根本性的影响,汉人对儒家典籍的翻译和解释两千年以下还被认为是最权威的。两汉是儒学的盛世。 先秦、两汉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