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简答题 1. 简 述 中 国 法 制 文 明 起 源 的 主 要 特 征 。 1.“礼”源 于祭祀; 2.“刑”起 于兵; 3. 礼刑结合; 4. 家族本位 2. 简 述 夏代“天讨”、“天罚”的 神权政治法 律观。 在中 国 文 明 史的 初期,“天”的 观念在人们思维中 占有重要 位置。“天”被视为万物的 最高主宰和本源 。 这种“天道”观被统治者用来作为解释行使政权、适用法 律的 最终依据。 他们声称自己是奉“上天”之意来治理天下;适用法 律、实施刑罚也是奉行“天意”;即所谓“天讨有罪”,“天命殛之”,“恭行天之罚”等。 以此来加强其政权和法 律制 度的 威慑力量。 在夏及以后的 商周时期,“天讨”、“天罚”的 观点是当时最为流行的 官方政治法 律观,直接影响到 当时的 法 律理论 和法 律实践 。 3. 简 述 商朝 的 罪名 与 刑罚。 1.罪名 : 不 吉 不 迪 、颠 越 不 恭、暂 遇 奸 宄 、舍 弃 啬 事 、不 有功 于民 等; 2.刑罚种类 : 死 刑、肉 刑、徒 刑、流刑四 种。 其中 五 刑包 括 墨 、劓 、剕、宫 、大 辟 。 4. 简 述 奴 隶 制 “五 刑”。 1.“五 刑”是指 长 期存 在于中 国 奴 隶 制 时代的 墨 、劓 、剕、宫 、大 辟 五 种常 用刑。 这五 种刑罚由 轻 至 重,构 成 了 中 国 早 期法 律中 完 备 的 刑法 制 度。 2.墨 刑: 在罪人面 上或 额 头 上刻 刺 并 涂 上墨 ,作为受 刑人的 标 志 ;劓 刑: 割 去 受 刑人的 鼻子 ;剕刑: 砍 去 受 刑人足 的 重刑;宫 刑: 破 坏 受 刑人生 殖 器 官的 残 酷 刑罚;大 辟 : 死 刑 5. 夏朝 的 法 律主 要 规 定 可 哪 些 罪名 ? 2 夏 朝 法 律 中 虽 然 尚 未 形 成 完 整 的 罪 名 体 系 ,但 是 统 治 者 在 长 期 的 司 法 实 践 中 形 成 了 一 些 定 型化 的 罪 名 。 夏 朝 确 定 的 罪 名 主 要 有 以 下 三 类 : ( 一 ) 据 史 书 所 载 , 夏 朝 初 期 的 司 法 官 皋 陶 对 “昏”、“墨”、“贼”三 种犯罪 均处以 死刑。 己恶而掠美为昏, 贪以 败官 为墨, 杀人不忌为贼。 ( 二) 夏 朝 的 军事法 令中 规定 有 “弗用命”、“不恭命”之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