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纲第一章的重点总结: 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1、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a、1842 年 8 月 29 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b、1843 年 10 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 c、1844 年 7 月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10 月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a、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b、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二、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早期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1841 年 5 月,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1)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它们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2)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1、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1)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根本原因; (2)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民族意识的觉醒 (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a、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名师。(1841 年编成《海国图志》); b、在 1843 年编成的《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史纲第二章的重点总结: 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a、《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b、《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2)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 “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2、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1)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局限性和教训 失败原因:(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主观上,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