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绿汀创作的《森吉德玛》和马可创作的《陕北组曲》是很好地运用西洋交响音乐技法和鲜明民族风格来表现我国人民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作品。 歌(话)、舞剧、秧歌剧音乐概述 歌剧是一种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并以歌唱为主的戏剧形式。我国的歌剧艺术在发展中借鉴了我国宋、元以来的戏曲形式和西洋歌剧之所长,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新歌剧” ,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品。1942 年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在延安“秧歌剧” 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像《白毛女》等一批歌剧作品,把中国歌剧音乐创作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2儿童歌舞剧 我国的歌剧创作,最早出现的是黎锦晖以儿童歌舞剧为主的一批作品。如《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神仙妹妹》、《月明之夜》、《小羊救母》、《小小画家》、《最后的胜利》和儿童歌舞表演曲— — 《好朋友来了》、《可怜的秋香》等; 黎锦晖简介 黎锦晖因致力于普及音乐教育工作和推广“国语” 活动,把自己的热情和关注投入到了儿童歌舞音乐的创作活动中。他创编的十几部儿童歌舞剧和24 首儿童歌舞表演曲,大多都反映了“五·四” 时代科学与民主的精神。 黎锦晖的作品基本上是由自己编写脚本及歌词,他善于通过儿童的生活,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兴趣来选择题材、构思情节。例如,在《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等作品中,他以“人格化” 了的自然景物,向儿童诉说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小动物的可爱;在《月明之夜》里则通过“嫦娥下凡” 的故事宣传了人间生活要比神仙世界更加幸福美好,从而反对了封建迷信;在《神仙妹妹》、《小羊救母》等作品里则表达了只要勇敢、机智、团结就可以以弱胜强的思想;在《小小画家》里则批判了封建的、反科学的教育制度,宣传了个性解放思想;而在《最后的胜利》这部作品中,作者则力图通过儿童歌舞剧这种艺术形式直接对北阀战争 进行了歌颂。其CN 作《麻雀与小孩》,竟发行到18 版之多,可见当年流传的盛况。他的《可怜的秋香》、《小小画家》等作品,也都普遍流传在当时中小学生中,在对中小学生在思想品德上给以“美”的影响和培养儿童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对当时中小学音乐教育有很大影响。 《麻雀与小孩》是他的CN 作 《小小画家》艺术性最强 思想性最强的作品要属《可怜的秋香》。 30年代的中国歌剧 作品有《洪波曲》(任光作曲)、《农村曲》(向隅等作曲)、《郑成功》(郑志声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