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辽宁农机科技创新能力与山东、江苏等先进省份相比明显不足,存在科技人才短缺、创新能力不足、农机农艺融合不够、成果转化率不高、科研投入不足、技术推广重视不够、学科建设滞后等问题。通过分析辽宁农机科技创新环境的不利和有利因素,提出抓好学科建设、引进培育人才、把握需求导向等有针对性的对策,为辽宁农机科技创新出谋划策。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学科;需求;问题;对策随着农机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惠机政策的实施,我国农机化进入快速发展轨道。辽宁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和老工业基地重要省份,农机装备制造业发展严重滞后,农机科技创新能力落后于江苏、黑龙江、山东、河北等省,有待全省农机科技战线认清形势,抓住机遇,直面挑战,迎难而上。1辽宁农机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二五”时期,辽宁农机化事业取得了积极成果,农机化综合水平逐步提高,为辽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但从农机科技创新角度看,辽宁农机科技创新能力与山东、江苏等先进省份相比明显不足,体现在农机工业整体实力较弱、科技投入机制尚未建立、农机龙头企业偏少、农机高科技产品很少、农机产业化程度较低等方面。结合多年农机科研工作,总结辽宁农机科技创新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科技人才短缺。科研创新队伍力量薄弱,缺少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关键技术造诣较高的拔尖人才。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科研队伍老化断层问题严重,青年科研骨干比例偏小,后备科技骨干人才缺乏。二是创新能力不足。基础研究前瞻性不够,设计思路拘泥于机械设计层面,对液压、空压、自动控制等技术缺乏探究和运用,机械化与信息化智能化结合不紧、运用不够,缺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核心技术成果。三是农机农艺融合不够。农机农艺各自为政,影响成果的先进性、实用性和适用性,降低成果应用的效能。四是成果转化率不高。项目研究缺乏连续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时有脱节,科技成果先进性和技术成熟度第1页共5页有待提高。“重研究、轻转化”观念依然存在,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有待形成,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不足。五是科研投入不足。经费不足成为科研单位的共性问题,影响科研工作的开展和学科的可持续发展。省级科研经费明显缩减,国家级项目争取困难加大。六是技术推广重视不够。偏重于农机科研,技术推广重视不够,缺少稳定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和成果展示基地。七是学科建设滞后。按项目定人员,没有按学科建设开展工作,主导学科不突出,研究目标缺乏专一性。八是激励机制不健全。现有的科研管理机制体制影响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缺乏利于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的新机制。2辽宁农机科技创新环境分析2.1不利因素1)从国情省情看:国内外总体经济形势不乐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受周边环境影响长远。尤其是XX省目前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直接限制农业领域和科技领域的投入,不利于科研事业发展,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艰巨。2)从农业形势看:辽宁农业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关键期,农业发展环境条件和内部动能发生深刻变化,水资源严重匮乏,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劳动力短缺等严峻形势对农业科技提出新要求。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科技贡献率已成为全省农业科技创新的重大命题。3)从科研形势看::一些重要农业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呈现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国际国内抢占农业科技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日益加剧,但XX省科研投入收紧,课题申报途径上移,国家级课题申报竞争激烈,课题资金申请难度加大,对农机科技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4)从市场形势看:国家及省一系列惠农政策对农机市场拉动作用明显,农机化发展面临黄金期,但农机市场供需趋于平衡,主要作物关键环节机械装备需求空间缩小,农机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加之大宗粮食作物———玉米价格近年来连续走低,直接降低农民的购机热度,农机滞销现象已然显现。2.2有利因素1)从全国形势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依然面临难得的发第2页共5页展机遇,农机购置补贴、保护性耕作和深松作业项目补贴等扶持政策的连年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