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选址应选择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自然环境良好,地势高燥、向阳,土质坚实、水质良好、水量充足的地块建设猪场。地址周边交通便利,有硬化路面直通到场。周边环境符合防疫和环保要求,取得环评批复。有足够的粪污消纳用地,满足粪污资源化利用。坚持规模经营、节约和集约用地的原则,办理合法用地手续。2. 布局主要包括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废弃物处理和隔离区等功能区,各区之间界限分明,符合防疫和防火要求。2.1生活管理区主要包括与经营管理有关的建筑物。应在场区上风或偏上风处和地势较高地段,与生产区严格分开,并设有隔离设施。2.2辅助生产区主要包括供水、供电、供热、维修、饲料库等设施靠近生产区布置。2.3生产区主要包括猪舍等生产性建筑。入口处设人员消毒室、更衣室和车辆消毒池,各猪舍出入口设置消毒池或者消毒垫等设施设备。生产区内净道、污道分设,不得交叉混用或者回流。2.4废弃物处理和隔离区主要包括兽医室、隔离舍、病死猪处理、粪污贮存与处理设施和后备猪隔离舍。设在生产区外围下风地势低处。与生产区保持一定间距。粪污处理、病猪隔离区设有单独通道,便于病猪隔离、消毒和污物处理。后备猪隔离舍要远离隔离区内其它场所。附件 1:种猪养殖场建设标准2.5其他场区四周应建有围墙或围栏。3. 猪舍3.1设计应综合考虑生产工艺流程、技术水平、废弃物收集处理模式等多种因素进行猪舍设计与建造,要求设计科学、技术先进、经济适用。宜采用单层矩形平面。猪舍长度和跨度可根据生产工艺和场区规划要求设置。3.2猪舍布局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确定猪舍的种类和布局。通常应建设后备舍(区)、配种舍(区)、妊娠舍(区)、分娩哺育舍(区)、保育仔猪舍(区),并按照地形和生产需要进行合理排列。在一栋舍内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区域的各区域之间要进行分隔。3.3基础猪舍可采用条形钢筋混凝土基础或桩基础。为防止地下水通过毛细管向上渗透,基础顶部应设防潮层。为提高猪舍的保温性能,基础外侧应加设保温层。3.4墙体采用砖混结构或其它保温材料的复合墙体,做到墙体保温内墙面要平整光滑耐侵蚀。3.5屋面可根据跨度大小采用单坡、双坡屋面等形式,要求屋面轻便防水、耐火。3.6门、窗门要能保证人、猪的顺利出入,外门的设置最好避开冬季的主风向,必要时加设门斗。自然采光的有窗猪舍,应保证正常采光通风。非自然采光的猪舍要配备足够的光源和通风设备。3.7地面地面要坚实、平整、防滑、不渗漏、耐消毒液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