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独立工矿用地规模与布局 省国土资源厅。我县位于湘中腹地,是 XX 市东大门,同娄底、衡阳两市接壤,辖 17 镇 9 乡 1 场,面积 1768 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 0.83%,占 XX 市面积的 8.49%。人口 120 万,占全省人口的 2%,居全省第 5 位;占全市人口的 16%,居全市第 1位,人口密度为 673 人/平方公里。县城两市镇位于县域中北部,XX 县区面积 18.2 平方公里,人口 20 万。 xx 年,省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发改委审核批准我县县城人口和用地规模,近期(2010 年)19 万人、18.5 平方公里,远期(2020 年)28 万、27 平方公里(湘建[xx]规字第 4 号)。近几年来,我县经济和城镇建设快速发展,到 xx 年底,全县实现生产总值 81.08 亿元,财政总收入 4.7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7.7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4.8 亿元,现规模已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实现县域经济健康协调又好又快发展,经 XX 市人民政府批准(市政函[xx]59 号),我们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深圳分院对县城总规模进行修编,提出县城人口与用地规模如下:近期(2010 年)24 万人,25 平方公里,远期(2020 年)38 万人、40 平方公里。我们选择这样的规模,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的: 一、抢抓发展机遇实现赶超的需要 xx 年国家提出实施中部崛起发展战略,xx 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协议》签订,标志着“9+2”的区域合作联盟形成。为寻求在未来区域发展中的新的增长点,xx 年 XX 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湘西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其中 XX 市西部洞口、绥宁、城步、武冈、新宁、隆回等 6 县(市)为湘西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xx 年省第 9 次党代会又提出了“3+5”城市群建设,邻近邵东的娄底、衡阳属“3+5”城市群。我县正好处于湘西大开发和“3+5”城市群建设的接口处,随着怀邵高速公路、洛湛铁路和衡邵高速公路的建设,邵东的湘中区位作用将更加明显,承接资本和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也更加明显。 原规划是在上世纪 90 年代末期的大环境和当时县城实际的基础上提出的,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邵东不能默守成规,应抓住资源和区位新的优势,实行“后发赶超”,实现新崛起。如果不对上一轮规划确定的人口与建设用地进行修编,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一些大项目无法落户邵东,势必束缚邵东乃至湘中、湘西南的发展。 二、落实省、市规划对邵东定位的需要 《XX 省城镇体系规划(xx-2020)》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