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与消费的调查与思考引言:实践背景及实践情况概述余杭,桐乡,德清三地农业与农民收入概况三地农业概况三地农民收入与消费概况3,三地农民收入与消费所面临的问题农业产业结构问题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流通,信息服务问题地少人多以及城市就业的下降影响农民的非农业收入农民思想的保守与市场的不规范影响消费4,进一部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消费的探索与思考(一)在农业产业结构方面要有所新的突破,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二)推进农业企业化经营,增加规模效益,保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三)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展农业科技以及流通,信息服务,为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四)整顿和规范农村市场秩序,促进农民消费.(五)扶持乡镇中小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这是增加收入和促进消费的最有力举措.5,参考文献(1),《怎样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促进农民增收》兰蔚《湖北社会科学》2003/06/17(2),《农村市场怎样开拓怎样繁荣》《经济日报》文/翟志宏王克臣严先溥龙玲2001.10.24(3),《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提高农民收入(二)》中华粮网2001年10月5日(4),《农村经济导刊》(杭州)2003(5)(17-18)(5),《农村信息报》(湖州)第1页共9页农民收入与消费的调查与思考[1/3]——以余杭,桐乡,德清三地为例1,引言:实践背景及实践情况概述为了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扩大我们的见识面以及我们在实践中对课本知识的应用.在这个号召下,我失常营销专业的三位同学组成了一个农村调查小组,在管理系团委的批准和支持下就"农民收入"这一课题在杭,嘉,湖地区的农村展开调研活动.我们重点岁杭州的余杭,嘉兴的桐乡,湖州的德清展开了调查.在调查中我们首先就农民收入与消费访问了三地的统计局及农业局然后制定了相应的调查表走访了三地的农民在这当中我们了解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从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出发,分析了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与促进消费还存在的问题,并试着提出了一些意见与建议,以便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发展.2,余杭,桐乡,德清三地农业概况及农民收入概况三地农业概况杭嘉湖平原河道纵横.湖荡密布,"交流是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出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足见这一地区的发达.余杭,桐乡,德清是杭嘉湖平原上较富饶的三个地方.XX市余杭区位于XX省北部,杭嘉湖平原南端,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花果之地"的美誉.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大致一动苕溪一带为界,西北为山地丘陵区,东南部为滩涂平原,地貌可分为山地,丘陵,河谷平原,水网平原,滩涂平原等五种类型,形成了粮食,蔬菜,水产,林业,畜禽,水果,茶叶等七大农业支柱产业,径山香茗,塘粞枇杷,沾桥大红袍荸荠,临平甘蔗,三家村藕粉,余杭湖羊等众多传统名产,长盛不衰,享誉内外.桐乡,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地,境内地形平坦,无一山丘,河港纵横密布,土壤肥沃,宜种性广,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降水量适中,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她拥有农地72万亩,农耕历史悠久,为全国粮,畜,桑反站较早的地区之一,被誉为"鱼米之乡,丝绸之第2页共9页府".杭白菊,鲜,香,嫩,脆的榨菜,桐乡醉李,桐乡湖羊是桐乡的著名特产.德清地处富庶发达的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西部,土地肥沃,物产富庶,全县地势呈西高东低.西部为天目山脉,群,山连绵,林木葱郁,有中外闻名的旅游,休闲,避暑胜地莫干山,区域内以生产毛竹,茶叶,高山蔬菜,水果为主;中部为丘陵,平原,主产粮,畜,林,茶;动部为平原水乡,河渠似网,鱼塘棋布,为全县粮食,蚕茧,名特有水产品,畜禽的主要产区.全县目前有耕地19633公顷,桑地4918公顷,鱼塘11075公顷(包括稻田春虾),林地40667公顷,茶地653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69亩.早圆笋,名茶"莫干山黄芽"和青虾的,是县最具特色农业产品.素有"名山之胜,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竹茶之地"的美誉.三地农民收入与消费概况(一)农业产业结构问题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现在对增加农民收入最具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