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伪狂犬病检测方法 伪狂犬病病毒分离鉴定 1 材料准备 DMEM 培养基、BHK-21 细胞、新生犊牛血清、青霉素、链霉素溶液、0.22u l微孔滤膜、细胞培养瓶、CO2 培养箱、倒置显微镜。溶液配制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2 操作步骤 2 .1 病料的采集 对于刚死亡或活体送检并处死的动物,无菌采取肝、脾、肺、肾及其脑组织,尤其是三叉神经节、嗅球, 4℃送实验室检测。 2 .2 样品处理 待检组织在灭菌乳钵内剪碎,加入灭菌玻璃砂研磨,用灭菌生理盐水或DME 培养基制成1:5 乳剂,—70℃反复冻融后,经3000rpm 离心 30分钟后,取上清液经0.22μ m 微孔滤膜过滤后,加入青链霉素溶液至最终浓度为100U/mL,—70℃保存作为接种材料。 2 .3 病料接种 将病料滤液接种已长成单层的BHK-21 细胞,接种量为培养基量的10%,37℃恒温箱中吸附1 小时后,加入含 10%新生犊牛血清(经过 56℃水浴灭活30 分钟,过滤除菌,无支原体)的DMEM 培养基,置37℃温箱中培养。 2 .4 观察结果 接种后 24—48 小时,BHK-21 细胞应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效应(Cy to pathogenic effect, CPE),表现为细胞变圆,脱落。如第一次接种不出现CPE,应将细胞培养物冻融后盲传三代,如仍无CPE,则判为伪狂犬病病毒阴性。 2 .5 病毒的鉴定 将出现 CPE 的细胞培养物反复冻融后,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荧光抗体试验等两种方法中任一方法作进一步鉴定。 伪狂犬病聚合酶链式反应 1 材料准备:待检组织、组织匀浆器、蛋白酶 K,十二烷基磺酸钠(SDS),苯酚、氯仿,异戊醇(分析纯)、TEN 缓冲液。溶液配制见附录C(标准的附录) 引物:扩增伪狂犬病病毒基因中 434—651bp 之间 217bp 基因片段,由上海生物工程公司合成。 序列为,上游引物P1:5’-CAGGAGGACGAGCTGGGGCT-3’, 下游引物P2:5’-GTCCACGCCC-CGCTTGAAGCT-3 仪器设备有:凝胶电泳紫外线检测仪, PCR 扩增仪,电泳仪 2 操作步骤: 2.1 样品的采集:对于病死或扑杀动物,取脑组织;对于待检活猪,用已灭菌的棉签,伸入猪鼻腔中,采取鼻粘液,即为鼻拭子,冷藏条件送实验室检测。 2.2 样品处理 所采病料经组织研磨器充分研磨,按 1:5 用TEN 缓冲液悬浮收集于离心管内,-70℃反复冻融 3 次,7000r/min 离心 5min,如样品为鼻试子,则加入2ml TEN缓冲液,充分挤压,取出棉签,7000rpm,离心 5分钟,取上清液。取上清液472.5μ l,加入25μ l 10%SDS 和 2.5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