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1. 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可以按语言的功能划分为多级层次结构,每一层以不同的语言为特征。 第 6 级 : 应 用 语 言 虚 拟 机第 5 级 : 高 级 语 言 虚 拟 机第 4 级 : 汇 编 语 言 虚 拟 机第 3 级 : 操 作 系 统 虚 拟 机第 2 级 : 机 器 语 言 (传 统 机 器 级 )第 1 级 : 微 程 序 机 器 级 2 . 计算机体系结构:程序员看到的计算机的属性,即概念性结构和功能特性。 3. 实质是计算机系统中软硬件界面的确定。 4. 翻译——(基于层次结构)先把N +1级程序全部变换成N 级程序之后,再去执行N 级程序,在执行过程中,N +1级程序不再被访问。 5. 解释——每当一条N +1级指令被译码后,就直接去执行一串等效的N 级指令,然后再去取下一条N +1级指令,依此重复执行。 6 . 体系结构——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的属性,即概念性结构与功能特性。主要研究计算机系统软件和硬件的功能分配以及如何最佳、最合理地实现分配给硬件的功能。 8. 透明性——在计算机技术中,对本来存在的事物或属性,从某一角度来看又好像不存在的概念称为透明性。 9. 系列机——在一个厂家生产的具有相同的体系结构,但具有不同的组成和实现的一系列不同型号的机器。 10. 软件兼容——同一个软件可以不加修改地运行于体系结构相同的各档机器上,而且它们所获得的结果一样,差别只在于运行的时间不同。 11. 兼容机——不同厂家生产的、具有相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 12. 计算机组成——计算机体系结构的逻辑实现。 13. 计算机实现——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 14. 存储程序计算机(冯·诺依曼结构)——采用存储程序原理,将程序和数据存放在同一存储器中。指令在存储器中按其执行顺序存储,由指令计数器指明每条指令所在的单元地址。 15. 并行性——在同一时刻或同一时间间隔内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相同或不同的工作。 16. 时间重叠——在并行性中引入时间因素,即多个处理过程在时间上相互错开,轮流重叠地使用同一套硬件设备的各个部分,以加快硬件周转而赢得速度。 17. 资源重复——在并行性中引入时间因素,是根据―以数量取胜‖的原则,通过重复设置资源,尤其是硬件资源,大幅度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性能。 18. 资源共享——是一种软件方法,它使多个任务按一定的时间顺序轮流使用同一套硬件设备。 19. 同构型多处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