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体育课程导论讲义 第一章 体育教学 1 .1 体育教学的概念 1 .2 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1 .3 体育教学对象的身心特征 1 .1 体育教学的概念 1 .1 .1 教学的一般概念 教学是一种以教材为中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知识的认识活动。 1 .1 .2 体育教学概念的界定 体育教学是一种以合理的身体活动或身体练习为中介,以增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最终目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1 .2 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论 该观点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是辨证的统一,学是在教之下的学,教则是为学而教。 该观点吸收了现代教学论中发挥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先进思想,提倡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同时反对“学生中心论”中摒弃教师作用的做法,提倡是教师成为教学过程的主导,但不是绝对主体,这是他区别于传统的教师唯一主体论,又反对激进的学生唯一主体论,也不同于师生双主体论,是当前教育界对师生关系比较一致的看法。 师生关系论的启发 纵观上述讨论,在当前体育教学中,为摆正师生地位,改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改变一些不恰当的观点和做法。 如:教师运用兵操式的教学形式和命令式的语言,居高临下,与学生之间具有隔阂;或教师过于注重示范、讲解,只强调学生“跟我做”,从不过问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有无兴趣;或教师把教学分解到以秒为单位,完全控制课业的进程,具有绝对的主动权等。这些情况都容易导致学生的主体性受到压抑,产生厌学或与教师消极对抗的不良状况。 体育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其中学生的兴趣、意愿、自主活动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不容忽视。 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主导下,真正自主地进行学习。 1 .2 .2 体育教学中师生地位与关系研究的趋势 1 . 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发挥成为师生关系问题的核心 2 . 对师生关系的考察更为深入、全面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教学旨在是人的先天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体现出人的自我实现的内在价值。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同时人本主义理论也赋予了教师重大的职责,即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具体而言,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全面了解自己学生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