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为公民,我们能为环保做什么? 环境保护的“三驾马车”——政府、企业、公众,我们平时的工作应该属于政府这辆马车,但同时,我们又是公众、公民,双重身份要求我们要带动、引导身边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作为公众,如何参与环境保护。 PM2.5、 雾霾天、猪漂流、牛奶河、地下水污染等等频发的生态事件,表明环境污染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公众对环境的关注前所未有,只是,很多人一方面痛恨环境污染,另一方面环保行动力很差。 根据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发布的中国公众环保指数显示:中国公众环保面临着环保意识与环保行动力之间不统一的矛盾。认为我国环保问题非常紧迫的公众比例将近九成;但在 20项环保行为中,一半的环保行为采取率都在 30%以下,社会参与方面的环保行动力尤其弱。造成这一局面的很大的原因在于目前中国环保教育的“知”与“行”脱节。 不同年龄公众不参加环保活动的首要因素都是“没人组织我参加”,也就是说,只要有人组织,有人出头,绝大多数人还是愿意为环保做付出的,只是不知道怎么做罢了。 去年的一个星期天偶然在西亚超市前遇到环保宣传活动,有展版、有横幅,还有音响,当时感觉很稀奇,因有急事,只是简单问两句就离开了。 后来他们邀我加入环保志愿者队伍,我感觉不太合适,有点别扭,后来才想明白,我是环保工作者,怎么能是志愿者呢?应该要求更高,我应该做的更多、更好。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也人人受益。 生态建设,是最公平的民生,你再有钱,也不可能随时给自己供应新鲜空气;生态是最大的民生,谁破坏了生态,不仅对不起本代人,更对不起子孙后代。 作为环保工作者,我们要尽职尽责,作为一个公民,有更多事可以做。 我收集整理了一些资料,作为公民,我们能为环保做什么?与大家分享。 一、 在家庭 2 (一)不用、少用塑料袋 塑料袋在日常生活中为人们广泛使用,而其自然降解的时间在 200年以上。“白色污染”正是构成目前城市污染的重要污染源。少用、不用塑料袋,尽管会令我们不及从前那么“方便”,但这却是我们在为环境保护方面可以做也完全能做到的。 (二)不放或少放炮 我家已经有近 20年没放炮了,非放不可时,也只是放一小挂意思一下。后来又看到了环保志愿者的禁放签名,才知道周围有那么多的人开始行动了。 蓝天白云是人们对美丽中国最朴素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