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滑轮”是初中物理力学中一种比较重要的简单机械,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杠杆后,对一些变形的杠杆的进一步认识,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进一步观察和应用。滑轮按使用情况可以分为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它们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对滑轮组的绕线及段数的判断不容易理解,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2. 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实际问题。3. 会安装滑轮组,并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加的拉力与物重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 经历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和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2. 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对实际中的滑轮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应用。2. 具有对现实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是否合理进行评价的意识,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3.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研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难点: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实际要求组装简单的滑轮组。四、教学方法通过物理建模的方法从理论上将滑轮抽象为杠杆,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滑轮的工作原理,然后再对已经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解释,进一步理解滑轮的工作特点。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去分析动滑轮省一半的力的原因时,“支点位置”的分析是一个难点,教学中不必涉及动滑轮使用时支点随时间变化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以自主、协作的实验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交流、讨论等方式参与到教学中。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滑轮、铁架台、弹簧测力计、直尺、钩码、细线等。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5 分钟)师:每个星期一的早晨我们全校的师生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走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是我们每一位同学们梦寐以求的引导学生分快速进愿望。大家想不想做升旗手?让我析:横杆起着入滑轮们做一回模拟“升旗手”吧。你的改变用力方向知识学实验桌上有铁架台、钩码、棉线,的作用。习。我们用铁架台代替旗杆,用钩码代学生画出滑轮与减小替国旗,用棉线代替绳子,用升旗结构简图。摩擦知的方法把钩码升起来,能办到吗?识联系,观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