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设计选择的路段上有四个交叉口,其中两个T 字交叉口、两个十字交叉口。四个交叉口均属于定时信号配时。国际上对定时信号配时的方法较多,目前在我国常用的有美国的HCM 法、英国的TRRL 法(也称Webster 法)、澳大利亚的ARRB 法(也称阿克赛利克方法)、中国《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推荐方法、停车线法、冲突点法共六种方法。本次设计运用的是比较经典的英国的TRRL 法,即将F·韦伯斯特—B·柯布理论在信号配时方面的使用。对单个交叉口的交通控制也称为“点控制”。本节中使用TRRL 法对各个交叉口的信号灯配时进行优化即是点控制中的主要内容。在对一个交叉口的信号灯配时进行优化时,主要的是根据调查所得的交通流量先确定该点的相位数和周期时长,然后确定各个相位的绿灯时间即绿信比。 柯布(B.M.Cobbe)和韦伯斯特(F.V.Webester)在1950 年提出 TRRL 法。该配时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以车辆通过交叉口的延误时间最短作为优化目标,根据现实条件下的各种限制条件进行修正,从而确定最佳的信号配时方案。 其公式计算过程如下: 1.最短信号周期 Cm 交叉口的信号配时,应选用同一相位流量比中最大的进行计算,采用最短信号周期 Cm 时,要求在一个周期内到达交叉口的车辆恰好全部放完,即无停滞车辆,信号周期时间也无富余。因此,Cm 恰好等于一个周期内损失时间之和加上全部到达车辆以饱和流量通过交叉口所需的时间,即: 1212nmmmmnVVVCLCCCSSS (4-8) 式中:L——周期损失时间(s); ——第i 个相位的最大流量比。 由(4-8)计算可得: 111mniLLCYy (4-9) 式中:Y——全部相位的最大流量比之和。 2.最佳信号周期C0 最佳周期时长C0 是信号控制交叉口上,能使通车效益指标最佳的交通信号周期时长。若以延误作为交通效益指标,使用如下的Webster 定时信号交叉口延误公式: 122(2 5 )32(1)0.65()2(1)2 (1)CxCdxxqxq (4-10) 式中:d——每辆车的平均延误; C——周期长(s); λ——绿信比。 则总延误时间为: D=qd (4-11) 若使总延误最小,则: ()0dDdC (4-12) iiVS用近似解法,可得定时信号(近似)最佳周期时长: YLC-155.10 (4-13) ()iLlIA (4-14) 式中:L——每个周期的总损失时间(s); l——起动损失时间(s); A——黄灯时间(s); I——绿灯间隔时间(s); i——一个周期内的相位数; Y——组成周期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