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信用风险管理技术手段的演变 信用风险管理是指银行通过风险的识别、计量、评价、控制及风险处理等方法,预防、规避、分散或转移经营中的信用风险,从而降低或避免资产损失,保证银行经营安全效用最大化的一系列措施及方法的总和。 一、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1、专家方法 它是由一些富有经验的专家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主观判断,对贷款企业的一些关键因素权衡以后,评估其信用风险,做出相应的信贷决策。其中最常见的就是5C 分析法,主要从借款人的道德品质 (Character)、还款能力(Capacity ) ,资本实力(Capital),担保(Collateral)和经营环境条件(Condition)五个方面定性分析以判别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从而作为银行发生信贷、信贷监测和信用政策调整的依据。 2、贷款评级法 贷款评级法实际上就是对资产及资产组合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价,并针对不同级别的贷款提取不同的损失准备。典型的是美国的贷款五类分级方法即把贷款分为五级: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更加精确地考察贷款的风险性大小,通常又将这五个等级细分为 9 级或 10 级,与对债券的评级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目前我国对贷款正在实行的是5 级分类制度。 3、信用评分模型 信用评分模型或评分系统是将反映借款人经济状况或影响借款人信用状况的若干指标(借款企业的财务比率、资产负债结构等)赋予一定权重,通过某些特定方法得到能够反映信用状况的信用综合分值或违约概率值,并将其与基准值相比来决定是否给予贷款并对贷款定价。 2 二、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体系与现代信用风脸度量管理模型 随着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融资的非中介化、证券化趋势以及金融创新工具的大量涌现,信用风险的复杂性也日益显著。人们认为以财务比率为基础的 统计分析方法不能反映借款人和证券发行人的资产在资本市场上快速变化的动态价值;同时金融全球化、证券化、衍生化使得企业的融资渠道越来越多,银行竞争越来越激烈,贷款利差缩小,鉴于此,一系列信用风险度量的新方法相继提出。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提出了内部评级法。国际大银行纷纷创建自己的信用风险评估系统,开发了一系列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完成了由传统信用分析向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上的飞跃。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CreditMetrics (由JPMorgan 于 1997 年给出), KMV (由KMV 公司于 1993 年给出),CreditRisk+(由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于 1997 年给出。 三、信用风险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