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误分析心得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被看做是规则形成的过程。即学习者不断从目的语的输入中尝试对目的语规则作出假设,并进行检验与修正,逐渐向目的语靠近并建构目的语的规则体系。而“偏误”正是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对目的语规则做出假设后的必然产物。鲁健冀先生说:“学习外语的人在使用外语进行交际时,从整体上说,他所使用的形式与所学外语的标准形式之间总有一定的差距,这表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 ,如语音的、语法的、词汇的、篇章的、语用的。我们把这种差距叫做 ‘偏误’。”偏误是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规则,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准。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言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 一、偏误的类型 “对偏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传统的分类方法是按语音、词汇、语法等不同的方面的偏误来分类。这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也是教师最习惯的方法。”科德是偏误分析的最早倡导者,他提出显性(ov ert)偏误和隐性(cov ert)偏误的分类方法。以下就是用这种分类方法对偏误进行一定的分析。 语音偏误:研究者们主要分析对比了学生在声母、韵母、声调、轻重音、儿化音等方面的语音偏误,并提出了一系列纠正发音偏误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语音偏误分析的面貌,这为在汉语学习和教学中避免语音上的偏误提供了帮助,并为我们进一步寻找更有效的纠正语音偏误的教学策略提供了帮助。 汉字偏误: 《留学生汉字书写差错规律试析》;对外国学生形符书写得偏误分析》、《对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等对汉字偏误进行分析的文章分别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写字和识字上,针对笔画的规范和变异、形符偏误和部件偏误,要求以正字法来区分错字、非字和别字。在识字上,主要是阐述学生母语和汉语水平等级考试对汉字识别过程的影响,汉字偏误现象的研究为我们在汉语学习和教学中避免汉字偏误以及探寻更好的教学方法提供了依据。 语法偏误:包括词法偏误和句法偏误,词法偏误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某一词类或格式的偏误分析,例如:名词、动词及其重叠式、能愿动词、代词、连词、介词、语气词等词类的偏误分析,如:“也”“了”“不/没有”等的偏误。句法的偏误主要针对句法偏误的综合和特殊句式的偏误分析:如“使”“把”“被”字句的句式偏误分析研究;这些研究对语言学习和教学中尽量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