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漠沙美丽的大沐浴村,我看到一群服饰艳丽的花腰傣妇女,腰间系一条绣花腰带,每个人的腰上都挎着一个竹子编织的秧箩,头戴一顶帽沿上翘,状如鸡的篾帽。花腰傣女人篾帽的戴法与德宏、西双版纳的傣族不同,一律向脸部倾斜,因而你看不到她的脸,只能通过她满身的银器饰物和犹如竹子那样柔软的腰肢,来判断她的脸。这使我们注视每一个花腰傣女人的目光,都显得有些不怀好意。花腰傣是一个非常注重服饰的民族,据说,每个花腰傣女人从7岁就开始学习绣花,并开始为自己缝制出嫁的新娘装。那是她一生中最大的也是惟一的“作品”,据说一套出嫁的服装加上银器饰物,可价值万元。每个花腰傣女人都是爱情至上者,从她们懂事后,最大的理想就是为自己未来的爱情作准备。 傣族是新平世居民族之一。古代的“百越”、“滇越”等族群就是今傣族的先民。新平傣族根据其服饰上的特征,习惯上称为“花腰傣”。纵观之,我国虽有众多的民族,但以服饰来命名的民族却是凤毛麟角。由此可见,新平傣族服饰特点之显著。 2 0 0 3 年,在法国举行的中国文化年活动中,当身着花腰傣盛装的模特款款走出时,全世界的艺术家都被花腰傣独特的色彩造型及视觉美感所倾倒。 “花腰傣服饰是穿在身上的艺术,写在身上的历史。”有的专家学者对花腰傣服饰给予了高度评价。 花腰傣妇女的服饰华美艳丽,文身染齿等习俗与古滇国贵族几乎一脉相承,至今仍遗风不改。花腰傣妇女的盛装用料讲究,特别是傣洒、傣雅,多用绸缎,刺绣精美,银泡琳琅满目、熠熠生辉,彩带束腰;一双手戴几对银镯,十个指头都戴满戒指,丰姿绰约。穿戴起来根本无法劳动,只能参加礼仪性活动,是富贵身份的象征。另餐元江河谷气候炎热,穿那么多服装(仅裙子就有三至六条形成三叠水)是不适应劳动生产的。古老华美的服饰,为什么能一直流传保持至今,与古滇国贵族后裔不能说没有联系。其服饰充满历史文化内涵,折射出强烈的地域特色,既有古滇国的遗风,又闪耀着傣家人爱美的光采。 花腰傣的服饰装束,和不少出土的滇国青铜器中古越人服装十分相似,大有异曲同工之妙。女性的服装尤其如此。花腰傣的傣雅、傣卡、傣洒、傣仲服饰各具风采。尤以傣雅、傣洒妇女的服装最为华丽,并喜用金、银镶齿,喜戴硕大的银耳环、六方银镯和镂花银戒指。纺织贮贝器(西汉)上铸绕线、穿梭打纬的纺织妇女六人,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古滇国社会生产的一个场面。 花腰傣的傣雅、傣卡、傣洒、傣仲的服饰,都保留着古滇国的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