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引言:泱泱华夏,五千年光阴,孕育了无数譬如星辰般灿烂的文明。而春秋时期诞生的儒家思想就像是夜空中最夺目的那颗,随着岁月轮转,渐渐积淀成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一:兴起——春秋战国,孔孟之道 在那个周室衰微、礼乐崩坏的年代,一批衣袂飘飘的士人成为了时代的主角。作为儒家学派开创者的孔子提出了“仁”和“礼”的思想。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要求人们爱人,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礼”要求人们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坚守自身品德,不被外界污染。在当时,孔子的“仁”、“礼”思想,对社会文明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奠定了儒学理论的基本构架。而之后的孟子、荀子提出的“仁政”“仁义”等思想,将儒学内外扩充,形成了一个成熟的、开放的、兼容性极强的思想体系。 二:鼎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经历了战火频繁的年代和六十多年的修生养息后,国家的发展,急需一个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而董仲舒继承了先秦儒家思想并改造成的新的儒学体系就充分适应了帝王的政治需求,他在孔子“仁”“礼”的基础 上 提出了“三 纲 五 常 ”的为人处 世 道 德标 准 ,并充分宣扬“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等思想帮助统治者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让儒学成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哲学。 三:挑战——隋唐时期,三教合一 隋朝的儒学家们另辟蹊径地提出了“三教合一”的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四:发展——两宋时期,程朱理学 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又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北宋时,程颢、程颐两兄弟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结合起来,提出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等观点适应阶级统治的需要。南宋的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的论调,束缚百姓的思想,使儒学偏离了原来的轨道,成为统治者禁锢人民思想的工具。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儒家文化在不 同时期有 着 不 尽 相 同的的观点,但 主体意 识 始终 保 持 着 连 贯 和统一。千 百年 来,植 根 于中 国 人心中 的价 值标准和道德观念,无不在“儒”的基础上阐发。 积极作用 <一>重视自我修养,热爱知识,以礼束己 孔子开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使普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