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行业碳中和专题报告导语对内长期来看,碳中和将会完成中国的能源转型,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电能将成为一次能源主体,—次能源消费中电气化率达到 100%,终端能源消费中氢能达到 30%,完成净零排放。碳中和影响之五问五答问题一,什么是碳中和,对我们意味着什么?碳中和=更经济+更清洁+更安全的能源结构。碳中和意味着社会经济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和二氧化碳吸收总和为零(包含非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我国目前碳排放主要来源是能源,工业过程,农业,废物处理,碳吸收主要来自森林绿化。2019 年全国碳排放约在 115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约为美国 58亿吨,欧洲 35 亿吨的 2~3 倍,但是人均与欧盟相当、不到美国的一半。因此相比西方经济已经稳态而中国计划在 2035 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在 2050 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经济增长目标下,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碳排放下降的约束将使得我国完成碳中和目标更具挑战,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指引,但同时也将加速中国的能源转型、使得我国经济最终受益。我们认为碳中和目标是美丽中国下实现能源革命战略目标思想的更进一步,将使得中国在 2060 年获得不仅是更清洁,也会是更经济和更安全的能源结构。对内长期来看,碳中和将会完成中国的能源转型,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电能将成为一次能源主体,—次能源消费中电气化率达到 100%,终端能源消费中氢能达到 30%,完成净零排放。相比传统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资源规模是前者的 800 倍,因此制造业属性远大于资源属性,即使在平价之后中国制造业也能更好的发挥优势,在光伏,风电,锂电池和氢能等产业产生规模效应和技术迭代后实现能源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带来更经济的成本。考虑到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全球市场地位,我们认为能源转型也将有利于中国在能源供给上摆脱对海外的依赖。到 2050 年随着中国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达到约 60%,石油进口会下降到 40%以下的水平,提升国家的能源安全,而当中国完成可再生能源+氢能的平价,甚至我们可能会成为能源出口国,改变目前的全球能源版图。我们预计中国会在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发力,实现从高碳到低碳到零碳的转型,在供给端,将会推动非化石能源电力比例提升和电气化率提升,在非电能源领域将会加速推动氢能的发展;在需求端,将会推动节能减排,一方面对能耗的控制我们认为不会放松,加速沿海经济转型,另一方面会建立碳排放的监测以及碳排放权的交易体系,逐步完成对于减排的推动。问题二,碳中和对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