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型作者:侯婷婷来源:《求知导刊》2016 年第 36 期摘要:近代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是随着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走向而发展的,与中国近代的国情密不可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是在激烈的文化碰撞中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选择、创新与融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现代化发展离不开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近代;转型一、引言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底蕴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曾长期处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马克思说过:“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自己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然而,当人类社会进入近代以后,在整个世界近现代化的潮流面前,中国传统文化却在国门被迫打开的情况下,由于深陷封建专制主义的泥沼而落后于西方。多种思潮、多样文化一齐袭来,在各种文化的相互碰撞与交融当中,中国传统文化开始接受外来文化的洗礼,拉开了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型序幕。二、中国传统文化转型的动因鸦片战争后的一段时期内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开始了近代化发展的历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就其实质来说,这场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逐步解体和中国近代新文化的重新构建。在这一历程中,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是促使中国传统文化近代转型的基础,而西方文化的冲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是促使中国传统文化近代转型的重要原因,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型。1.中国近代社会现实发展的需要“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不是如何发展资本主义,而是如何挽救民族危机。中国近代社会的变化主要是由民族危机引发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危机的过程,也就是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国传统文化需要适应这样一个现实状况才能顺应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所以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是由这个危机和解决这个危机的要求所决定的。它对西方文化的选择,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改造,都是为解决这个危机。孙中山在谈到 20 世纪初的革命风潮时说:“不忍亡国灭种,所以感受欧美的革命思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