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抗菌药物应用指南 当我们对感染病人使用了多种抗菌药物却毫无效果,当我们对着被分离的细菌对绝大多数药物耐药的结果感到束手无策时,我们深深感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性产生的重要性。为了在有效地控制感染的同时,防止菌群失调、毒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我们必须制订并遵循我们的抗菌药物应用管理规范,我们必须有科学的管理措施促进和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一.一般原则 (一) .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应低于 5 0 %。 (二) .明确用药指征,限制无指征的抗菌药物使用。 许多病毒和自限性细菌感染使用抗菌药物不但毫无益处,反而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和耗费财力。 (三).院感委员会和药事管理委员会职责: 定期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予以公布,对临床医生定期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教育,并向临床医生提供国内外有关抗菌药物使用的最新资料。 二.抗菌药物分类管理 (一).分类管理原则: 将抗菌药物分为以下三类: 非限制类、限制类和排除类。 这些规定的主要目的不是限制抗菌药物的有效使用,而是使医生更加 合理和规范地使用抗菌药物。 1 .非限制类 这类抗菌药物安全、有效、价格相对便宜。有处方权的医生均可根据临床需要使用。 2 .限制类 由于耐药菌的出现、药物的安全性和价格因素,对部分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限制。具有以下几点之一的属于限制类: (1).毒副作用较大。 (2).价格昂贵。 (3).抗菌谱广,对人体微生态影响大。 (4).新引进我院的抗菌药物为保留它们的敏感性自动归入此类。 限制类抗菌药物须由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同意后方可使用。 3 .排除类 具有以下几点之一的抗菌药物归为这类: (1).毒副反应很大。 (2).新引进我院的新开发出来的新型抗菌药物自动归入此类,直至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它们在治疗中的地位为止。 这类药物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经副主任医师以上(含副主任医师)同意或专科会诊方可使用。 4 .下列情况之一可直接应用限制类或排除类抗菌药物。但若药敏结果证实非限制类有效时应改为非限制类: (1) 以下严重感染:a、败血症或感染性休克;b、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心肺复苏后感染或器官移植后感染;d、脏器穿孔;e、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f、多发性创伤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2) 免疫状态不良,包括:a、长时间免疫抑制治疗;b、接受放疗或化疗;c、中性粒细胞<1×109/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