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大不文明行为 1、随地吐痰、吐口香糖、人和宠物随地便溺; 2、乱扔乱倒乱堆垃圾、乱泼污水; 3、乱写乱画、乱涂乱贴、乱搭乱挂; 4、占道经营、沿街大声叫卖; 5、乱穿马路、乱闯红灯、乱翻护栏; 6、违章驾驶、车窗抛物、乱停乱放车辆; 7、在公共场所吸烟、衣冠不整、讲脏话、高声喧哗; 8、践踏花草绿地、不爱护公共设施; 9、购物、乘车等加塞不排队; 10、不主动为老弱病残孕者让座。 河南省未成年人文明行为规范 热爱祖国,遵守法纪,传承美德,践行礼仪。 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团结友善,助人为乐。 诚实守信,宽容礼让,言语文明,举止得体。 勤劳节俭,讲究卫生,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驻马店市民文明公约 热爱祖国,建设家乡;遵纪守法,团结友善; 诚实守信,自尊自强;爱岗敬业,务实创新; 见义勇为,弘扬正气;爱护环境,讲究卫生; 热心公益,助残济困;勤俭节约,移风易俗; 孝老爱亲,邻里和睦;崇礼尚德,增辉天中。 2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社会公德: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个人品德:为人正直、对人友善、诚实守信、待人宽容、自立自强。 我们的传统节日篇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又称年节,俗称新年、大年、新岁、过年,被称为一年的开始,是中国最重要也最富有特色传统节日。起源于殷周时期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凝结了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的主题。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元夕、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庆贺新春的延续。 清明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又称为踏青节,是一个纪念祖先及离世人的节日。主要纪念仪式是扫墓,并伴以踏青、植树等活动,节日体现饮水思源、凝聚族群、迎春健身,及关爱自然的意义。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始于春秋战国之际。关于其由来以纪念屈原之说流传最广,端午节也因此被称为“诗人节”,屈原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缅怀。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又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源自于人们对月亮的崇拜在唐朝成为固定的节日。自古以来团结、团圆、庆丰收一直是中秋节的主题。 3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又称老人节,源头可追溯到先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