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批评家的检讨书VIP免费

批评家的检讨书_第1页
1/3
批评家的检讨书_第2页
2/3
批评家的检讨书很遗憾,我是文艺批评队伍中一员马前卒。这些年来,我写了一些批评、论文,并在此过程中逐渐确立了自己的批评立场。一切似乎步入正轨,但我忽然发现,那些曾经被我五体投地仰慕、佩服的批评家们,那些曾经被我无条件接受并信奉的西方理论、教条,已经变得面目可疑。甚至对自己以前所写的文字,以及那些曾经饶有兴味的理论探索,也都产生了深刻的怀疑和厌恶。反思自己的批评,我觉得有必要写出一份检讨。同时,我也希望借这份检讨,对当前批评界存在的严重问题提出自己的批判。因此应当说,这是一份批评家的检讨书。这些年来,随着文学淡出社会生活领域,无论作家还是批评家,都在体会一种边缘化的失落感。从寻根文学开始,文学的自我炒作愈演愈烈。批评界推波助澜,掀起一次次貌似激进的话语革命。当吹捧、歌功颂德的批评不再容易吸引眼球的时候,骂派批评、酷评、症候批评就取而代之,风行一时,推出一代代批评界的明日之星。文坛活动家们组织出版《十作家批判书》、《十诗人批判书》、《十博士直击中国文坛》等批判系列,大气磅礴为20世纪中国文学写悼词,近年来又有很多大牌批评家长篇大论,指责当下文学创作存在的种种病象、症候、窘境和问题。于是人们欣喜地欢呼:批评正在恢复应有的尖锐性、思想性和独立性,这才是批评的真谛,这才是批评家的风骨。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如果剥离那层夸张抢眼的化妆,裸露其内在的批评立场,这些貌似尖锐的批判性评论,大都会呈现出怯懦、骑墙、猥琐、不伦不类、不中不西的真面目,让人大失所望。由于在批评界有些历练,我自信能够破除文字的魅惑,射中批评家的脚后跟。在我看来,似乎恢复了批评品格而活力倍增的批评界,恰恰暴露出另外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而最严重的问题是:缺乏政治良知、社会责任感和问题意识,丧失民族性和原创性,玄学倾向,冬烘气,洋泾浜化。或避重就轻,隔靴搔痒;或痴人说梦,大言欺世;或崇洋媚外,迷失自我这就是批评界的某些怪现状。一直以来,批评家要求作家把握时代精神,写出传达时代第1页共3页情绪的经典之作。应当承认,这的确是古往今来一切伟大作品必备的品质。然而,这也反过来要求批评家首先必须深刻把握时代精神的内涵,敏锐发现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独立思考,敢于对现实发言,并树立对社会、对文化、对民族、对人类的崇高理想,热烈呼唤、积极推进理想的实现。这种积极进取、从介入现实出发去追寻梦想的批判立场,才是真正革命的批评立场。然而目前我们的批评,恰恰缺乏这种揭示时代精神、指斥时弊、促进改革的政治批判与社会批判的勇气和眼光。具体而言,即突出表现为缺乏政治良知、社会关怀和问题意识。我始终认同美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批评家、理论家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观点:政治视角是一切阅读和一切阐释的绝对视域。在民主政治尚未完善、政治体制改革急需深化的当代中国,更是如此。xx的十七大报告专辟一章论述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问题,可见党中央对这一问题的高度关注。思想家、哲学家、神学家可以超越现实寻找精神升华、心灵救赎之路,而文艺批评家却必须保持强烈的现实关怀、清醒的问题意识和尖锐的政治批判性,这才是批评家道德良知的集中体现。因为只有这样,文艺批评才能引导文艺创作实现价值的最大化作为镜像化的时代精神促进民族反思,推进社会进步,倡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进而追寻人类永恒梦想。文学是时代的记录,是形象化的历史,文学的基本向度是社会现实。因此批评家也绝不能脱离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环境而凌空蹈虚,用宏大、高尚、神圣的话语,来给鲜活涌动的文艺创作下套。可是当下批评界的流行话语是什么呢。大致集录一些来看一看吧:终极意义,永恒价值,终极关怀,精神救赎,道德理想,伦理力量,苦难意识,超越性尺度,精神境界,精神真实,精神高度,生命感觉,存在的本质,良心的向度,人性的深度hellip;hellip;等等。这些超越政治意识形态局限性的当代批评话语,无疑展现了广阔的、深远的、多元化的文化思想视野,标志着整个时代的社会民主进程、文艺创作的高度自由。然而问题是:追求文艺的人类性价值、超越性精神向度,不应成...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批评家的检讨书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