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对策【摘要】事业单位属于非营利性的国有组织,内部经济活动十分复杂,需要利用风险防范工作避免单位内部财务出现问题。本文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表现形式以及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从提升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意识、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建立专业化的工作队伍、加强内外部监督四方面,论述了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的具体策略。【关键词】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内部控制机制一般来说,财务风险普遍存在于各个类型的企事业单位之中,但在很多事业单位中,该项工作一直得不到重视。总体来说,我国经济已经步入了常态化发展,并逐渐实现了经济多元化的发展目标。为了满足我国对经济宏观调控的要求,企事业单位中的财务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其提高重视程度,为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提供基础。1.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表现形式1.1投资领域的财务风险。财政拨款以及上级拨款是企事业单位最常见的筹资方式。相对来说,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入比较稳定,但依赖性较强。因此,企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合理投资。与此同时,如果企事业单位将资金全部投入到长期项目之中,单位内部的资金运转将会受到严重影响,而且该类型的资金成本较高,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成本越高,所承担的风险也会越大。1.2支出领域的财务风险。支出是企事业单位重要的财务组成部分,这其中包括管理费用、折旧费用等。总的来说,在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如果财务支出领域出现问题,将会大大提升单位内部的财务风险,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中:首先,企事业单位缺少详细的预算环节,导致资金安排不合理;其次,不具备完善的支出记录,很容让会计账本出现作假行为;最后,各个部门在经费预算上太过独立,从而引发了资金挤占问题。2.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中存在的问题2.1企事业单位内部的经费预算方式不合理。纵观我国企第1页共5页事业单位内部的经费管理方式,突显出来的问题有很多:第一,各个部门在经费预算上并没有以单位实际需求为主,将客观需求忽略,而制定的依据则是按照上一年的制定标准。很多部门在经费预算上都出现了超标情况,并对其他部门的经费进行挤占,影响十分严重。第二,在经费预算过程中,由于部分工作人员自身原因,导致预算工作未得到正常开展。这种现象严重降低了经费的使用效率,导致各部门的预算制度不健全。2.2企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财务风险伴随着财务活动而产生,只要单位中存在资金运作情况,就有一定的风险伴随在其中。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多人认为,如果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制定出详细的经费预算方案和使用方案,财务风险便可以被有效避免,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另外,部分企事业单位中的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并不能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把控,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2.3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关系混乱。一般来说,企事业单位的财务关系应该与行政权力分离,属于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政治管理混淆到一起,在利益的趋势之下,很多权力和责任都没有被表现出来。长此以往,企事业单位中有限的经济资源掌握在小范围的群体中,很容易出现挥霍和浪费现象,最终使整个企事业单位出现经济损失。3.加强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的具体策略3.1提升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意识。在财务管理意识提升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提升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因此,各地区政府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条例进行制定,在在各个企事业单位中推行,并做好监督和审查工作,同时对问题较为严重的区域进行标注和重点整治,从而真正提高企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除此之外,企事业单位还要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加强,对各项工作进行合理细化,进一步加强对责任人员的行为约束,使得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从根本上避免财务风险的出现,让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加顺畅。例如,XX省为了提高全省企事业单位对财第2页共5页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开展了《转型时代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必备的十大技能》巡讲活动,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