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用监管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 ——兼论基于“大数据”背景的企业诚信制度构建 摘要。诚实守信是企业开展交易活动的重要原则,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企业诚信建设在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我国的企业诚信制度建设却存在诸多问题,如我国的企业信用体系法制环境不健全,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存在弊端,企业信用文化水平不高等。有鉴于此,必须完善我国信用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信用监管的相关机制,完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提升企业主体信用水平,从而构建完善的“宽进严管”下的企业诚信制度。 关键词: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信用监管企业诚信 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虽然不是工商一个部门的工作,但是对工商部门而言势必将成为工作重心和重点,且任重道“近”。“宽进严管”的登记制度改革,将使创业“门槛”大幅降低,激发市场活力,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竞争环境。登记制度改革也将改变当前的工商监管模式,弱化准入环节的事前把关,事中和事后环节的监管量将会增强,监管压力亦会陡增。为此,只有构建完善的企业诚信制度,才能规避企业对市场经济秩序的冲击,为登记制度改革保驾护航,从根本上保障改革的顺利推进。 一、运用信用监管是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 信用,是长时间积累的信任和诚信度,是对以往守诺的正面记录,也是一种行为艺术,一种人人可以尝试与自我管理的行为管理模式。所谓信用监管,是行政管理部门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对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的信用状况征集、整理、评估,据此实行不同的分类监管,奖惩并重,提升监管效能,提高市场主体的信用水平的监管方式。 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必须注重信用监管,以信用监管推进深层次的改革。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进一步要求“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而随着准入“门槛”的降低,监管难度势必加大,为此,顶层设计引入了信用监管。李克强总理在 2013 年 10 月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要“大力推进企业诚信制度建设”。2013 年 11 月张茅局长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完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努力构建统一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企业诚信制度建设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新突破。 “宽进严管”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是对以往工商工作的颠覆,但凡改革都会触动利益集团,遭遇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