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华中科技大学_matlab_simulink实验

华中科技大学_matlab_simulink实验_第1页
1/14
华中科技大学_matlab_simulink实验_第2页
2/14
华中科技大学_matlab_simulink实验_第3页
3/14
- 1 - 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 Simu link 熟悉及其应用 所属课程名称 系统仿真与 matlab 实 验 日 期 班 级 自动化 1203 学 号 U201214514 姓 名 董鸣远 成 绩 - 2 - 实验概述: 【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学习matlab中有关simulink的正确使用及其应用,包括:simulink的基本使用、模型的建立、模型的复制剪切粘贴、命名等、线的基本使用、子系统的建立、属性的设置、参数的设置与应用、simulink仿真运行参数的设置等。 通过该实验,要求能够做到不查参考书,能熟练编写基本的simulink应用。 【实验环境】(使用的软件) 微机 Windows XP Matlab 7.0 实验内容: [1] 建立如图 1所示系统结构的Simulink模型,并用示波器(Scope)观测其单位阶跃和斜坡响应曲线。 101s101s1.414R(t)C(t)-- 图 1 解:模型为: 输入为单位阶跃: 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 - 3 - 输入为斜坡模型: 斜坡响应曲线: - 4 - [2] 建立如图2所示PID控制系统的Simulink模型,对系统进行单位阶跃响应仿真,用plot函数绘制出响应曲线。其中pk =10,ik =3,dk =2。要求PID部分用subsystem实现,参数pk 、ik 、 dk 通过 subsystem参数输入来实现。 pkikdk1s/dudt324327242410355024sssssssR(s)C(s) 图 2 解: Simulink 模型为: - 5 - P ID 控制器子系统内部模型: 参数选择: 响应曲线: - 6 - Fix ed Step=0.01 Solv er: ode5 使用plot 函数绘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3] 建立如图3所示控制系统的Simulink模型,并用示波器(Scope)观测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 7 - 48s8400s430.00167 1s0.08730.01320.1680.017 1s14.35s13.514---++R(t) 图3 解: Simu link 模型为: 单位阶跃响应为: - 8 - Variable Step,Solver: ode45 [4] 建立如图4所示非线性控制系统的Simulink模型并仿真,用示波器观测c(t)值,并画出其响应曲线。 -11010(1)(2)s ss-Sin(t)C(t) 图 4 解: Simu link 模型为: C(t)响应曲线: - 9 - [5] 图5 所示为简化的飞行控制系统、试建立此动态系统的simu link 模型并进行简单的仿真分析。其中,  250.8G ss s,系统输入 inpu t 为单位阶跃曲线,2,1abkk 。 G(s)-inpu tKaKb-ou tpu t 图5 具体要求如下: (1)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思路。 (2)对虚线框中的控制器采用子系...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华中科技大学_matlab_simulink实验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