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1、 所谓效率,可以说是“把事情做对”的能力,而不是“做对的事情”的能力。 (百度百科里的解释:①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②给定投入和技术的条件下,经济资源没有浪费,或对经济资源做了能带来最大可能性的满足程度的利用,也是配置效率的一个简化表达。③经济学含义: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即经济蛋糕的大小。) 2、 知识工作者并不生产本身具有效用的产品,他生产的是知识、创意和信息。这样的产品本身并无用途,只有通过另一位知识工作者,把他的产品当做投入,并转化为另一种产出,它们才具有实际的意义。在伟大的智慧,如果不能应用在行动上,也将是毫无意义的资料。 (MBA智库百科里的解释:“知识型员工”这一概念是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首先提出的,具体指“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当时主要指某个经理或执行经理。但在今天,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已经涵盖了大多数的白领。一般指从事生产、创造、扩展和应用知识的活动,为单位(或组织)带来知识资本增值,并以此为职业的人员。知识型员工不同于普通员工的本质特征是拥有知识资本这一生产资料,也就是说知识型员工是知识所有者。) 3、在一个现代的组织中,如果一位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地影响该组织的经营能力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管理者,由于其职位和知识,必须在工作中做出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 4、管理者必须面对四类现实难题: ①管理者的时间往往只属于别人,而不属于自己。每一个人都可以随时来找他。 ②管理者往往被迫忙于“日常运作”,除非他们敢于采取行动来改变周围的一切。哪些重要的事情是必须去做的,哪些事情只会分散注意力,这并不是一目了然的。 ③管理者本身处于一个“组织”之中,只有当别人利用管理者的贡献时,管理者才算有效。(组织是能使个人才干得以增值的一种工具。) ④管理者本身处于一个“组织”之中,受到组织的局限。在组织的内部不会有成果出现,一切成果都存在于组织之外。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地位越高,他的注意力就越容易为内部的问题和挑战所困,而不能看到外面的情况,除非他能付出特殊的努力,使自己与外界保持直接的联系,否则他必将日益局促于组织内部。 5、在组织的内部,不会有成果出现,一切成果都存在于组织之外。在组织内部所发生的,只有人工和成本。组织...